當然了,這些東西平時都是放置在一輛輛大車上的,不需要將士們自己負擔,不過每一個將士都會組成小隊,小隊組成中隊,中隊組成大隊,以百夫長為基礎,一直到萬夫長,這才組成一個個的圓陣,載輔以數量眾多的木質方盾,這才構成了隋軍的烏龜殼刺蝟陣。

    就像蠻軍圍攻最急的隋軍中軍圓陣,就集結了不小三萬隋軍,雖然其中沒有騎兵,但依靠數量眾多的馬車車廂,隋軍足以扛住十萬蠻軍的同時猛攻!

    這樣說當然是不現實的,因為此時隋軍無數個圓陣構成的大陣中,實在沒有多少空間,給蠻軍施展馬上功夫的地方。且不說戰馬天生就厭惡那些大大小小的刺兒一樣的東西看到了就會不由自主地躲避,就算是蠻軍戰馬在主人的驅趕下,強行接近,麵對三丈長的龍槍,馬上的騎兵又拿什麽傷害到圓陣中的隋軍士兵?

    於是幾乎所有的蠻軍深入隋軍大陣之後,都身不由己地從騎兵變成了步兵,依靠自己手裏的小圓盾和彎刀、狼牙棒,一邊招架隋軍圓陣中不停刺出、收回、再刺出的龍槍,一邊試圖穿透龍槍林攻擊到隋軍士兵。

    當然也不是沒有隋軍的圓陣被蠻軍攻破,隻不過一個是那些圓陣規模都比較小,一般都不超過千人,另一個蠻軍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與隋軍的交換比足足超過了十倍之數,即使如此,還是因為驅趕了大量的蒙眼戰馬,才取得了勝利,再有就是隋軍中也有強有弱,不少隋軍乃是沒有經曆過什麽戰事的新兵,一旦有人因為血戰而發生了動搖,在這種四敵環伺的環境裏,難免就會造成某一個角度防禦上的缺口,於是就會導致這個小型圓陣的崩潰。

    其實李青雖然停止了不停衝刺的腳步,不僅僅是因為麾下的重騎兵體力消耗過大,還有一點,那就是前方的地麵已經不利於騎兵的衝鋒了。

    映入李青眼底的是遍地的人馬屍體,滿眼的殘損折斷的兵器,還有燒著了火,依舊冒著青煙的馬車車廂,仍然飄動的被撕成布條的旗幟,就連天空看起來都是一片血色。

    與蠻軍越戰越無力的表現截然相反,同樣筋疲力竭的隋軍此時卻是鬥誌昂揚,盡管疲憊,但是越來越多的圓陣被李青解放以後,他們已經有時間有精力分批次地補充食物和水,並且得到短暫的休息,然後再度滿血複活,重新回到與蠻軍作戰的第一線。

    蠻軍可就沒有這個待遇了,深入隋軍大陣的蠻軍是四麵八方都會遭遇到隋軍的攻擊,哪裏有時間吃點兒東西,喝口水,兩個時辰的劇烈運動,和精神亢奮的結果,就是每一個蠻軍士兵都是滿臉的蒼白,兩眼充滿血光,而嘴唇都已經幹渴的泛起了白色的唇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