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在林曉看來,雖然這個時代佛道兩門依舊齷齪不斷,但是要不是陳紫芹與長眉之間的糾纏,恐怕陳紫芹這個魔女,也逃不開佛門的惦記。要知道就在林曉與大荒山閉關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女仙辛如玉突然棄道入佛,成了心如神尼,而她原來的道場北海居羅島,也成了佛門道場……

    所以,佛門惦記伽因和陳紫芹包括金鍾島主剛收的小弟子葉繽,根本不算什麽事,都是應有之義,挖牆腳嘛,尤其是佛門要東傳,不挖道門的牆角(修士,乃至世俗王朝的支持,以及中土神州無量量的老百姓的信仰),又怎麽可能在中土神州紮根,又怎麽能大興於世。

    隻不過中土道門雖然對佛門一樣抵觸,更多的還不是出於民間的信眾身上,因為道門本身就是出世的門派,所謂“仙”之一字,一人一山,就很明顯是說人在山中,遠離塵世,而佛門則是深入紅塵,兩者遠遠不同,實際上是可以做到井水不犯河水的——現代社會的明清兩朝,就基本上這種情況,甚至還出現了佛道合流的趨勢,當然也隻是趨勢,說的更多是佛道兩門之間大規模或者更高層級的爭鬥十分罕見,到了新華夏的時候,佛道兩門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下,近乎開始向學術機構轉化了,爭鬥就更是無從談起。

    對於林曉來說,生長在現代社會,對於佛道兩門並無偏見,隻不過還是道家玄門的理論經典更被林曉認同,尤其是兩本《道德經》:一本是普傳版本,一本是來自郭店楚簡出土的版本,無論其中內容是否有差異,但是在林曉眼裏,都是至高無上的經典,如果扣除普傳版本中一些令林曉不解乃至反對的說法,其實兩版本的《道德經》都是一樣的。

    最關鍵的還是一點,就是林曉在終南山石室中得到的是最古老版本的,也是更接近郭店楚簡出土本《道德經》的老君真傳,有什麽比老君親傳《道德經》文五千言,更能令林曉開智悟道的呢?

    現代社會普傳本和出土本與老君親傳相比,那都是渣渣,五毛黨都算不上,因為雖說兩本都自稱出自老君之手之口,但是畢竟都是後人記述,不出偏才叫怪,又怎麽能與真人親傳相比,再說還有老君親自注解!——所以說林曉才是得到認可的老君太清一脈的嫡傳弟子。

    (出頭的椽子先爛,這是自古至今華夏傳承的道理,林曉當然明白的很,所以,在自己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自降輩份,與比自己高明的修士稱兄道弟,並無不妥。要知道封神時代,可是連大羅金仙都隕落了無數的!天才,也是要成長起來後才能成為天才的,所有中途就完蛋的了天才,都不是天才,你見過不願意去扼殺敵對陣營天才的道理嗎?等著別人成長起來把自己打死?那樣做的人,不是腦子進了水,就是天生的白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