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提出的兩全其美之策,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多體船。

    多體船並不算什麽較高的造船手段,在華聯和美盟那些科技發達的星球上,也很常見。

    目前這個星係中的多體船有很多種類,例如運送貨物和進行勘探使用的雙體船和三體船,這樣做就可以增加運送的空間,或者是增添載重平台。

    不過從用途上就可以看出來,這種多體船的缺點非常明顯,首先就是移動速度較慢,而且船體笨重,機動性較差。

    因此這一類的多體船並不太受歡迎,隻能在運輸航道上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就是因為這些緣故,所以陳重提出多體船的建議後,才會讓眾人如此驚訝,畢竟大家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都知道這樣的船是不能作為戰艦使用的。

    當然,陳重也不是胡言亂語,他既然當眾說出了這個提議,自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般的多體船當然無法成為戰艦,但是人類非常善於利用手中現有的資源來進行改造和創造。

    陳重在仔細研究了歐陽露露帶回的那些戰艦資料後,發現這些戰艦雖然在艦船的大小,外形和結構上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它們的主要部分居然非常相似。

    護盾生成器,用於進行防護。

    過載穩定器,用於主武器和超武器的能量積蓄。

    超武器,炎獄級超能攻擊武器。

    主武器,主流的重型集束能量炮。

    副武器,壓縮類快速能量炮。

    核心動力反應堆,可以持續穩定的提供大量的能量。

    星弧世界的這些戰艦,都使用了這幾種重要的艦船部件,區別隻是在性能上的高低而已。

    既然有了這種可以通用的部件,那麽從理論上來說,就滿足了製造合體戰艦的前提。

    陳重將自己的構思,以及相關的資料都交給了藍魔鬼,這個每秒鍾可以超速運轉計算的人工智能生命體立刻開始了工作,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了一種合體戰艦的具體方案。

    這種合體戰艦有分體與合體兩種作戰模式,在單獨作戰的時候,每一艘都是改造過的中型殲星主力艦。

    當九艘中型殲星主力艦組裝在一起之後,那從表麵上來看,這就是一艘體型巨大的超級戰艦,九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戰艦,從艦首,艦身到艦尾都平行的合為一體。

    當然,合體戰艦並不隻是在外形上進行改變,由於每一艘戰艦的核心動力反應堆都屬於同一規格,所以它們之間的能量傳輸也會連接在一起,這就相當於擁有了九個動力裝置。

    具有類似作用的還有護盾生成器和過載穩定器,它們之間也會進行連接,在合體後發揮出九倍的作用。

    藍魔鬼為了設計這種合體戰艦,它還將每艘中型殲星主力艦的推進器都轉移到了艦船的下方,這樣在合體之後,九個主要的推進器就可以按照指令,同時進行加速和轉向等操作。

    使用這種合體式戰艦後,在麵對敵人的主力戰艦時,就可以發揮出超過對方的攻擊力和防禦力,而在敵方勢大,需要撤退的情況下,那麽這艘恐怖的超級戰艦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彈射式分裂,由整化零,依靠速度的優勢逃之夭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