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們也都或自願或被迫當場立下天道誓言,絕不對外言說此事,有違背此誓的道心破裂,永無寸進之機。

    天道誓言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的。若是真的有違此誓,性命是無憂,但想要再有寸進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據聞反噬的瞬間,當事人甚至可以聽到道基坍塌的轟鳴聲,那種驟然失去與碎裂造成的割裂感會折磨那個人的後半生,使之成為餘生都揮之不去的陰霾。

    因而也有道是寧可身中蠱毒,寧可結契與人,也絕不隨意發下天道誓言的說法。

    所以到底是什麽樣的秘密才需要這樣嚴密的防護,要求每一個知情者都守口如瓶。再結合一連串發生的事與其所顯露出來的種種端倪——

    含糊不清的史籍記載,諱莫如深的態度,長者們某些時候稱得上頗為微妙的態度,以及來得莫名其妙的天道命誓……大抵也能判斷出其中厲害。

    不說東南邊陲有沒有比五華派更為強大的上宗,便是有,隻是隱世宗門或是尋常的強大勢力……有發天道誓言的必要麽?

    金林能想到的就隻有一個可能性,這個所謂的上宗或許不屬於人們知道的任何一個勢力,又或者說不屬於人們知道東南邊陲的任一個勢力。

    那也許……是境外之人,也就是寧夏不小心說漏嘴的中土。

    當初寧夏流落中土,找回大隊伍後跟同門解釋也還是有所保留的。除了元衡道君跟林平真外,其他人都是含含糊糊地說,隻說掉落境外之地,隱藏了中土的事。

    畢竟他們東南邊陲是禁地這一事實在是掩藏了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了,解釋起來也太困難,而且事關重大,越少人知道越好。

    不過寧夏的經曆太過離奇,很多部分不提一下都躲不過去,不然顯得不連貫且不合理,於是幹脆就都不要說了,便隻能挑一些顯得不那麽違和的環節來說。

    因而有心者也還是能從這些敘述中窺見一些端倪,單看對方有沒有這個腦子了。

    寧夏采用了元衡道君“境外之地”的說法,意圖將那塑造成一個隻是區別於東南邊陲鮮為人知的陌生地區,與鳳鳴城潯陽城南疆等地沒什麽不同的地方。讓眾人好奇有餘但不會真的去深究。

    當時寧夏講的時候金林就聽出來不對,然他很敏感地沒有當場問,私底下找寧夏問了幾句。雖問的都是邊緣問題,但也看得他出對於中土是滿心疑慮,隻是礙於某種考慮並未深究而已。

    如今這場議論不可避免地勾起金林對於所謂的境外之地的遐思。

    那到底……是什麽樣的存在?竟惹得東南邊陲實至名歸的首宗諱莫如深,甚至頗有些聞之色變的架勢。

    金林不敢問,也不知道該怎麽問,便有了之前的問題?他這是在看元衡道君的態度。

    若師尊有意說的,自然會告訴他們。若他無意或暫不方便說的,他自然也會尋妥帖的法子遮蓋過去,單看這位是個什麽態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