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壽了,聽著一個元嬰道君在檢討自己的錯誤,這感覺怎麽這麽微妙?寧小夏連忙低下頭專心研究地磚上的紋路。

    

    而在場的小輩都頗為惶恐,不敢作聲,長輩說道自己的錯誤,難不成他們還敢應和一句不成?大多是跟寧夏一樣低著頭裝作沒聽見罷了。

    

    “真君且莫要悲觀,全怪弟子嘴拙,引得您憑白憂心。陣法堂尚不至於此!不過是小人作祟罷了,還不曾傷及筋骨。”明鏡真人哪敢叫元衡真君說下去,連忙道。這話可不是用來搪塞這位師叔的。

    

    近年來扶風閣的動作不小,偷偷『摸』『摸』的,卻愣是沒碰上陣法堂的邊。派來的間諜沒一個成的,底蘊傳承又比不上,甚至連真正的陣法堂是個什麽狀況也沒搞清楚……這就是為什麽扶風閣一直視陣法堂為最大的敵人,可陣法堂卻全然沒把對方放在眼裏的原因。

    

    “喚我師叔即可,怎麽忽然小心起來了,真君真君的叫頗不自在。”

    

    元衡真君揮了揮手製住了明鏡真人的話頭,繼續道:“這扶風閣暫且不提,本座也並非在意這個。想當年陣法堂雖說人脈稀疏,但培養出來的俱是可圈可點的人才。可這些年來又有培養出幾個正經弟子來?”

    

    明鏡真人聞言啞然,他在陣法堂的時間不短,自然是經曆過對方所說那段人才輩出的日子,而當時的確是陣法堂又一興盛的時期。

    

    那段輝煌的歲月中可是連續出了幾個驚才豔豔的人物,震動了古老巍峨的陣法堂宗殿,為沉寂多年的陣法堂正名,也讓五華派重新審視這個蟄伏已久的組織。

    

    然而,時事易移,修界變化得太快,那些驚豔的陣法師修為有成即歸於隱匿,一事無成者自尋他路,而輝煌的陣法堂則再度陷入沉默之中,成為了年長修士們口耳相傳的故事。

    

    明鏡真人那時不過是個初入茅廬,昂著頭仰望這些大人物的小家夥罷了。如今他已然是有頭有臉的金丹真人,可當年聞名於世的陣法堂卻已凋零至此。不得不說,這真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元衡真君說的也確是事實,他們沒有培養好弟子。這些年陣法堂的新弟子,有一部分確是間諜,但大多數都是流失掉的。也對,試問哪一個平日裏冷清蕭條、門口羅雀,長輩也不見幾個的技法堂能留住人?

    

    先代的弟子一個個退隱專心修煉,剩下的小貓三兩隻壓根就撐不起門第,招的弟子少又留不住人,陣法堂的人才凋零是必然的。這幾十年來,年輕一輩也隻剩了明鏡真人跟鮮少出現的毓和真人還留在這。

    

    “沒能打理好陣法堂,是我的過失。林榮實在是無顏麵對諸位師叔。”明鏡真人何嚐不痛心於陣法堂的失落,也深恨自己的無能。但又能怎麽樣,即便他如何熱衷於經營陣法堂,也無法改變人才斷代的局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