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真的是這麽說的?”米友仁沒想到自己把偷聽來的一句話說出來,會惹得宋徽宗和米芾兩人這麽關注,小心翼翼地問:“有什麽不對嗎?”

    米有仁不懂楊誌話裏的含義,但是宋徽宗和米芾懂,這兩位並不是那種埋頭書畫裏什麽都不清楚的人,相反兩人在這方麵的觸覺都是相當靈敏,隻不過平時習慣於裝傻罷了。楊誌把花石綱平安地押送回了汴梁,中書侍郎馮熙載和漕運使鄭良都上書要求追查,兩人對準的是童貫蔡薿曹千裏,楊誌自然是個小人物,但王黼張邦昌都認為應該拿楊誌出來頂罪。

    其次就是滄浪營,楊誌到兵部交差,兵部尚書方瓊手中竟然沒有接任的人選,都知道滄浪營是一群刺兒頭主持的,馬上北上宋遼邊境的飲馬川,真有能力的都在掂量,而那些隻想鍍層金混個出身的人,方瓊也不敢任命,畢竟童貫推薦的人是楊誌,要是弄個太差勁的,那不是等著將來被童貫指責嗎?

    高俅和王黼是反對楊誌出任指揮使的,範致虛等人反對北伐正好一言不發,方瓊隻好給楊誌一道命令,滄浪營暫時還是楊誌管,駐地就在城外北郊二十裏的天駟六監軍營;天駟六監連戰馬帶人全部被童貫調走了,現在就是一個空營房,正好安置滄浪營

    宋徽宗問清楚楊誌和劉琦的對話過程,得知米有仁是在艙頭的小屋睡覺時聽到的,慨然說:“這又是一個王韶,朕倒是有點希望楊誌能拿出一個燕雲策來。”

    這一點米有仁聽懂了,王韶熙寧元年上《平戎策》,提出“收複河湟,招撫羌族,孤立西夏”方略,為宋神宗所納,從此揭開了宋夏河湟大戰的序幕,經過幾十年廝殺,大宋才取得壓倒性優勢。隻是米有仁沒想到大哥楊誌因為一句話在皇帝心中變得這麽重。一直到出了書畫院,米有仁才問父親米芾:“楊大哥話裏有問題?”

    米芾一掃平時的嬉笑模樣,渾濁的眼睛放出明亮的光芒,欣慰地笑道:“沒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就是因為沒問題,才顯得驚世駭俗。誰不想靠自己的力量收複燕雲,但是立國以來,有幾個武將敢說,有這個膽子說的楊業高懷德都戰死了疆場,曹彬狄青都是不世的名將,為什麽那些文人看不起他們,因為他們不敢說,我要帶兵收複燕雲十六州。”

    米有仁一怔:“那麽當年逼迫狄青,就是這個原因?”

    宋仁宗嘉佑元年八月狄青被免去樞密使,狄青出守陳州前想知自己犯了何錯,去問文彥博,文彥博丟下了一個不成理由的理由:“無他,朝廷懷疑你!”

    據說狄青驚怖得倒退了幾步,從此情緒低落,狄青上任後,朝廷每隔兩月就派人“慰問”一次狄青,狄青害怕被賜死,不到半年就因焦慮過度而死,年僅四十九歲;這一點米友仁懂,大宋文臣的邏輯簡單,武將們建立不世功業後,就可能是趙匡胤第二,後來的王韶王厚父子的下場也是如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