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暗算了宋江,和宋江就是結了仇,現在的宋江,估計見麵就要殺了楊誌;楊誌搖搖頭說:“不需要,宋三郎的南下是為了招安,攻勢越盛討價還價的籌碼越大,現在宋三郎負傷,正是三軍混亂的時候。宋三郎退兵後,不外乎是三條路,向北退回青州一帶,向東從海州出海,向西從林慮山進入太行山脈;宋三郎的嫡係多是山東河北一帶的人,西去太行是萬不得已的下冊,而回到青州又要受梅花門和中州堂的製約;宋三郎的上策是東去海州,就算無法出海,張叔夜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也遠遠超過我和謝石,應該能為宋三郎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張叔夜是朝中重臣,一出道做官就是以父蔭被任命為蘭州錄事參軍,後來在河北轉運使蔣之奇的推薦下擔任過襄城、陳留知縣,改任禮賓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肅軍,因輿論認為朝廷對他待遇太優厚,一度回到通事舍人的位置上。不久,張叔夜先後出任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被賜進士出身,回到中樞後又任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給事中、禮部侍郎,得罪蔡京後,張叔夜以徽猷閣待製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殺人放火受招安,是強盜的另一條出路,張所明白楊誌所言不虛,要是楊誌帶來的詔書是給宋三郎等大小頭領封官的,在下邳城下這件事就已經了結了;隻不過上麵恐怕故意刁難楊誌或者王煥,楊誌一開始也不方便提議,但是對張叔夜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現在蔡京閑賦在泗州,張叔夜擬好的意見稿,王黼等人恐怕連一個字都不會改。

    曉得了楊誌的打算,張所也算安心,不必擔心再出什麽幺蛾子,影響到淮陽軍上下的命運;張所含笑問道:“楊捕頭,你看有什麽我能幫你的嗎?”

    張所現在並不起眼,但是幾年以後在金國南侵後,張所一度是宋軍的統帥,就是嶽飛等人也是張所的部下;楊誌其實也沒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宋三郎既然準備接受招安,怎麽可能去殺害謝石,不過楊誌想拉近兩人的關係,笑道:“張大人是青州人,不知道是否熟悉晁蓋、宋三郎兩人。”

    張所忍不住哈哈大笑道:“楊大人你還真是問對了,我在家鄉還見過兩人,說句心裏話,原來我對宋江宋三郎的看法不是太壞,那一年蝗災,田地裏雖然不是顆粒無收,但是家家戶戶也吃不飽肚子。宋三郎瞞著宋太公把家裏的糧倉打開,讓附近村裏的百姓去搬糧食,除了給宋家莊的人留下半年口糧,糧食全部被搬光了,為此宋太公與宋三郎做了分戶,不認這個兒子,宋三郎也正式開始在青州一帶成了俠盜。晁蓋的起步比宋三郎更高,這個人能文能武,深受晁補之的喜歡,隻不過參加科舉不走運,兩次都沒有登榜。”

    楊誌點頭道:“人的運也很重要,隻是宋江宋三郎,他的外號也叫黑三郎,他是不是家裏的老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