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北平,公孫瓚的駐地。

    “將軍,有書信送來。”

    一個傳令兵走進帳內,單膝跪地,雙手盛上一卷竹簡。

    隻見公孫瓚自顧自低頭批閱公文,連頭都沒有抬一下。

    “又是劉虞那老貨的教詞嗎?與我扔到火盆裏燒了幹淨,省的看到,嘮叨地我煩心。”

    如果袁紹更接近於門閥世家,那麽公孫瓚便是一位徹頭徹尾的軍閥。

    軍閥眼中,唯有士兵。

    幽州地處大漢邊陲,常年受羌胡之禍,便是公孫瓚守衛邊疆,屢次擊退羌胡襲擾。

    雖有守護百姓之功,但公孫瓚絕對算不得一個好人,他經常縱兵劫掠,所有軍資均沾染著百姓之鮮血,雖然隊伍帶的很好,但並不受百姓所喜愛。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丘八,本質與董卓相近。

    這也導致公孫瓚與自己的上司,幽州牧劉虞一貫不和。

    劉虞算是漢末少數幾個愛民如子的州牧,哪怕是異族也是試圖用仁政感化融合,在民生上有相當的建樹,尤其看不慣公孫瓚這種驕縱嗜殺的德校

    前幾日,公孫瓚又是突入敵境,縱兵屠殺了一個羌人部落,繳獲不少牛羊馬匹,他原本甚是得意,寫信向劉虞請功,卻被劉虞劈頭蓋臉給罵了一通,指責他殘暴不仁,甚至用上了“殺良冒功”這樣的詞匯,卻是把公孫瓚這個糙漢子給氣得不輕。

    在公孫瓚的眼裏,百姓,牛馬爾,像羌人這種異族,甚至連牛馬都算不上。

    殺幾個畜生都不如的東西被橫加指責,公孫瓚當時就不幹了,連續幾稱病不出,連劉虞的來信都被他直接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秉將軍,是渤海太守袁本初的來信。”

    “哦?拿過來。”

    聽聞此言,公孫瓚終於是來了興趣。

    袁紹與自己並不算相熟,兩人隻是在討董時打了幾個照麵,雖稱袁紹為盟主,但這不過是當麵客套一下罷了,公孫瓚眼裏,一向是勞資下第一。

    公孫瓚接過竹簡打開,目光在上麵快速掃略而過,嘴角卻是滿滿掛起了微笑。

    “有意思,有意思。”

    隻見他一合竹簡隨手一拋,那竹簡在空中劃過一條拋物線,正好落在帳中的一個火盆之內,很快便化作了灰燼。

    “來人,傳我命令,點起兵馬,與我追殺董卓!”

    “得令……等等,將軍,追殺誰?”

    ————————

    我們站在上帝視角給大家解釋一下。

    這是取冀州的一環。

    審配的計策穿了其實很簡單(曆史上是逢紀的計策,魔改,不要在意)。

    袁紹的信是誘餌,誘使公孫瓚出兵攻打韓馥。

    公孫瓚兵法嫻熟,且兵強馬壯,仗著守護邊境之功極為驕傲,不肯將上司劉虞放在眼裏,但眼下卻又偏偏受劉虞節製,心中早有不滿。

    若是能有自己的地盤,公孫瓚才不願聽著劉虞繼續叨叨——而袁紹做的,不過是提醒他,身邊有韓馥這樣一個軟柿子。

    之所以宣稱要追殺董卓,乃是因為追殺董卓是大義,即使是劉虞也不能阻攔公孫瓚出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