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少主”下達了投降的命令,左路軍,歡欣鼓舞,馬上卸甲歸降,甚至,跑出來一大群早早就“反正”的頭目過來想要找鄭伯爺套近乎。

    張煌部同意了歸降,卻沒有做出卸甲的姿態,而是提出了要保留建製的要求,另外,還請求少主可以入他們營中。

    當然了,這個要求,張煌本人也清楚燕人是不會同意的,所以,提了等於沒提,但他這一部五千號人,則順勢保持著相對獨立,自己紮營,自己指揮自己。

    不過,大楚的火鳳旗,倒是摘下了,豎立了一麵黑龍旗意思意思,軍中最多的,還是屈氏的族旗。

    至於林榮,這個將領,是有家國情懷的,和屈培駱預想中的一樣,林榮並未選擇歸降,而是率部向南退去。

    他沒有發動進攻,已經是最好的克製。

    但奈何,

    他所率的是青鸞軍,

    而青鸞軍,又是屈氏的私軍。

    士卒的家人老,可都住在屈氏的地盤裏,屈氏少主投降,他們怎麽敢不聽話?

    這不是由主將個人能力和魅力所能決定的東西了,畢竟,任何時候,敢於拋下妻兒老跟你幹的,永遠都是少數中的少數。

    所以,林榮不是不想進攻,而是他清楚自己根本就無法進攻。

    往南撤時,鄭伯爺也沒有下令去追擊,燕軍雖然一場夜襲下來,傷亡不算大,但都很疲憊了,而你讓張煌部和左路軍的韓旭去整備兵馬去攻擊林榮部;

    太過明顯地狗咬狗讓他們自相殘殺的戲碼,很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但是,林榮部南撤後,隊伍裏不斷出現逃兵,直接從那邊跑到鄭伯爺這邊來尋找少主。

    所以,那支人馬固然南撤了,但估摸著,也很難再形成什麽像樣的戰鬥力了。

    接下來,事情就簡單了,尤其是在鄭伯爺確定了向北打的方針後,比最早時更為“拚湊”起來的兵馬,開始向北移動。

    左路軍和張煌部為前鋒,燕軍壓後。

    行軍數日後,左路軍拿下了池縣縣城,張煌部則拿下了池縣對麵以控製附近水域的碼頭,還繳獲了一些楚人水師的舟船,數目不多,但意義重大。

    並非是這兩路兵馬有多能打,而是他們以“楚軍”的身份過來,防禦方根本就沒有料到會是敵人,所以,幾乎沒費什麽力氣,就被攻破。

    在池縣這裏,鄭伯爺下令全軍休整。

    同時,

    以暗示的方式,告訴韓旭,讓他的麾下士卒們,找點樂子。

    讓士卒們去找點樂子,是什麽意思,真的很清楚了。

    原本,左路軍這邊以韓旭為主的這些“二鬼子”們,因為頭頂有燕人壓著,所以顯得很本分,也很殷勤。

    明顯比張煌那一部,更為出力,總之,就是盡力地侍奉燕人,為燕人做事,以獲得來自燕人“父親”的認同。

    他們本不敢放縱,也不敢造次的;

    但現在,

    燕人“父親”讓他們去放開去耍,奉命去“耍”,那自然更是樂意之至。

    因為,要約束好自己麾下的部族,實在是太難了,尤其還貼著“敗軍”“降軍”的標簽,軍心不渙散,但士氣,必然是相當低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