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在90年代,是全世界足球最為發達的地區,而這裏,也是有著最為係統化的足夠管理模式的,一支足球隊,一般有多少個職位?這是個很難說得清楚的事情。往小處說,一支球隊二十多個球員,上麵有個教練,然後有個經理,有個俱樂部主席,這就算是完成了一個球隊的整體架構了。但是實際上,一支球隊,再怎麽也不可能是三個人就能夠管理的。不過,這三個人,確實是三種人的代表。

    說起來,球隊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董事會,管理層,教練組和更衣室。

    董事會一般很少管事情,他們把球隊視為公司,他們也就是公司的老板。當然,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需要球隊做的,就是給自己賺錢,而有的人則是把這個公司當做其他的宣傳或者工具,這個,就是情況不同,區別對待了。

    一般情況下,董事會很少插手球隊的事務,一般也就是一個主席作為代表,就算是在球隊裏麵安插人手,一般也就是一個財務總監,或者是一個經營總監,負責球隊的商業事務――不過也不排除有些球隊格外扯淡,比如格雷澤家族在曼聯一口氣安排了五個財務總監,但是這畢竟是少數。

    當然,也不是說這樣的事情,就是最差勁的董事會了,各家有各家的不幸,各種扯淡董事會層出不窮。有的管理層喜歡亂插手,出手大方,但是買人根本就是主席一時高興,才不管其他的。比如國際米蘭主席莫拉蒂出了名的喜歡插手球隊事務,人們甚至說他幹兒子遍地,而米蘭的貝盧斯科尼則是相當喜歡提戰術建議,他曾經要求球隊必須讓四個十號一起上場,或者是要求球隊必須踢雙中鋒――因為他喜歡。而切爾西也差不多,雖然阿布不是主席,但是插手比主席都多,也是各種管事。

    但是這些主席再差,好歹是掏錢的。而有的董事會則是死活不掏錢,因為董事會幾個人鬧股權之爭,就誰都不拿錢,坐看球隊賠錢等著別人出讓股份――阿森納就是典型,董事會裏富豪雲集,可是就是沒有一個掏錢的。甚至他們巴不得球隊賠錢,然後他們就可以把球隊的股權全都買過來了……

    可是即使是和他們比,還有一種董事會更加喪盡天良――這也就是意甲在小世界杯時期,出現的這批老板了。他們今天花明天的錢,把球隊弄得負債累累,到了最後,他們宣告破產或者撤職,球隊也直接倒黴。最慘的就是佛羅倫薩,直接破產,降入丙2級,從頭再來。帕爾馬現在被托管,也是岌岌可危了。

    而董事會如果不胡亂找事的話,那麽他們的下麵一個級別,就是管理層了。

    管理層的代表人物是經理,但是經理的權力有多大,這個就要看具體的了。球隊的經理雖然是有些很知名,但是卻不盡然都是一言堂。比如說尤文圖斯的莫吉名氣很大,但是尤文圖斯的管理層,卻是球隊經理莫吉,財務主管吉拉烏多和副主席貝特加三個人組成的。加利亞尼名氣很大,但是背後也有個轉會經理布拉伊達,而在他們背後,還有一個不怎麽露麵,但是影響力巨大的巴雷西。大部分的球隊管理層,事情也都是錯綜複雜的。

    意甲這一點,和英超有著很大的不同。英超的習慣是教練主管一切,但是意甲卻是權力分化的。這樣做不是沒有其道理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