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確實能起到關鍵作用”——陳錫聯談鄧小平

    陳錫聯,1915年生。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9年參加黃安縣遊擊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團長、旅長,太行軍分區司令員、太行縱隊司令員。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重慶解放後任重慶市市長兼川東軍區司令員。1950年任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1955年入軍事學院戰役係學習。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7年任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院院長。1959年任沈陽軍區司令員。1961年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1968年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後兼任遼寧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69年5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3年12月任北京軍區司令員。1975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77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69年、1973年、1977年分別在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是中央政治局委員。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根據黨內外廣大群眾的意見,決定批準他的辭職請求。1982年、1987年分別在中共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9年逝世。

    我是劉鄧領導下的老兵。從八年抗戰在一二九師開始到解放戰爭,我參加了平漢戰役、淮海戰役、進軍大別山、進軍大西南,一直跟隨小平同誌。1950年我才離開他,從重慶到北京,到炮兵工作。不久小平同誌也到北京工作,任副總理、總書記,我還是他的部下,什麽事都請示他。

    1938年1月,鄧小平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接替張浩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在一次有部隊及地方幹部參加的會上,我第一次見到他,聽了他的講話,內容是部隊如何分散、發動群眾等。在整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包括接管重慶、我任該市市長的期間,我都是在他的領導下工作。1950年12月,我奉調入京擔任炮兵司令。不久,小平同誌也來北京工作。在京期間,我與他雖不像戰爭年代接觸那樣多,但還可以經常見麵。1959年,我離京到沈陽軍區工作。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我又來京工作。其時,小平同誌已複出,我們因此又得以見麵。粉碎“四人幫”後,我也見過他。回想起來,我曾在小平同誌領導下工作幾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自己犯了錯誤,感到愧對他老人家的教誨。雖然當時情況複雜,但我作為政治局委員,沒有能站出來講話,這是最慚愧的地方。

    抗日戰爭時期,小平同誌長期直接領導黨的太行分局(包括太行、太嶽、冀魯豫)工作,後來又主持北方局工作。抗戰八年,他一直在太行,中間隻因參加黨的七屆一中全會離開過。1943年,中央要彭德懷、劉伯承、蔡樹藩和我離開太行經晉西北去延安參加整風學習,並準備參加黨的七大。(在學習《六大以來》黨的文件過程中,我第一次知道了鄧、毛、謝、古問題,也就是小平同誌三落三起的第一落。)我們走後,是太行最艱苦的時候,小平同誌獨自承擔著更多的領導工作。那時,蔣介石對抗戰較前更為消極,日軍又集中兵力向敵後進攻,根據地鬥爭十分艱苦。麵對這種情況,小平同誌提出了一個帶戰略性的決策,就是把大兵團分散開,組織武工隊,敵進我進,深入敵占區,利用日、偽、頑之間的矛盾,打擊最反動的敵人,使敵人不能全力進攻根據地。當然根據地內也保存了適量的有戰鬥力的部隊,堅壁清野工作也做得很好。敵人來了,誤以為沒什麽東西可撈,就退走了。根據地得到了保存,並有一定的發展。後來,劉伯承、鄧小平能迅速集結起部隊,組織上黨、邯鄲這樣重大的戰役,與這一時期我方力量的保存和發展是有很大關係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