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政委,挺能幹”——黃榮談鄧小平

    黃榮,1911年生。廣西巴馬人。壯族。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第三、第七軍團電台報務員。參加了長征。後任第四方麵軍總部二局電台台長、中央軍委二局副科長、新四軍軍部電台總隊副總隊長、華東通訊學校校長、上海電信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廣西省交通廳廳長,中共廣西省委交通部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交辦公室主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至三屆政協副主席和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中紀委委員、第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我是19歲參加了地方的農民協會,大概是1927年我到了東蘭縣武篆參加了韋拔群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三期學習,畢業以後就回到家鄉做宣傳員、交通員、地方部隊的指導員。以後韋拔群讓我帶一部分賬,到百色去送給紅軍,幫助紅軍收一筆錢。我是1927年10月到了百色把錢交給了軍部,後就留在了軍部工作,就參加百色起義了。以後,由於我有一點文化,我上過兩年高小,就讓我當了文書。

    我在百色時經常能看到鄧小平,當時鄧小平同誌是黨代表,他經常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下連隊,搞擴編,宣傳紅軍是什麽樣的隊伍。他說,紅軍是老百姓的部隊,是為群眾打天下的,是為了保護群眾的。讓大家來參加紅軍。他還到農村,了解基層的農民協會工作,宣傳一切權力歸農會,減租減息,組織建立政權。

    鄧小平的威信很高,他說的話總是和群眾的生活緊密聯係,說到群眾的心裏去了。他說,為什麽要搞百色起義?為什麽不搞南寧起義?因為,百色有幾個有利條件,一個有群眾基礎,一個有周圍農民協會,還有很好的武裝,有好的後方,在這裏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好的根據地。在這裏搞革命是最好不過了,是最好的時機,最好的機會了。

    後來紅七軍又把這個根據地給放棄了,這是因為在立三路線的影響下,要我們打到廣州、打到武漢、打到桂林,奪取大城市,迅速地解放全中國。鄧小平不同意這個方針,為什麽呢?我們的力量弱啊!什麽也沒有,你跑到廣州、跑到武漢、跑到桂林幹什麽去?我們沒有那麽多的力量。但傾向於立三路線的人比較多,鄧小平顧全大局,少數服從多數。

    以後又打武岡,攻了三次,就是打不下來,敵人增加了一個師,部隊傷亡很大,犧牲了一個團長。這個時候鄧小平聽到群眾的反映後,就果斷地說撤退。鄧小平說:撤,不能打,打不得了。就撤了,撤了以後就這個樣子,不撤啊,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人啦。後來部隊到了桂林的全州縣,天氣很冷,沒有棉衣,向有錢的人借點錢給每人做件衣服,部隊休整了兩三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