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少年·兄弟情懷——鄧墾談鄧小平

    鄧墾,1911年生。四川廣安人。鄧小平的同胞弟弟。先後肄業於上海暨南大學、上海政法大學。1939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解放日報》編輯、中共吉北地委宣傳部部長、佳木斯市委書記、佳木斯市市長。新中國成立後曆任瀘州專署專員,重慶市、武漢市副市長,中共武漢市委書記,湖北省副省長、省人民政府顧問。

    鄧小平是1904年出生,我是1911年出生,他最早的照片就是在法國照的。他是1919年離開家,直到1931年我到上海上學登報找他,隔了十三年,我們兄弟都不認識了。1939年我到延安,當時他在太行山前方,沒有見到,直到1945年他去參加七屆一中全會,我們經過了十五年才又一次見麵。解放後,1951年我在西南重慶工作,跟他在一起,不過時間不長。1952年8月,他調到中央工作,以後我們之間也很少聯係,見麵很少,我去北京開會,有時到他家裏坐一坐,談一談家常,對於他的一些情況,我也是間接從其他地方知道的。我談談我親身經曆和知道的一些事。

    我們家是個小地主,破落地主,隻有四十畝地。四十畝土地,在我們那裏叫兩百挑。父親長期在重慶不回來,家裏很困難,經常欠債。父親過去在成都念書,也擔任過縣聯防團長、鄉聯保主任等地方小官。他屬舊社會的人,有舊社會的一些壞東西、壞作風。但他對舊社會不滿,對我們兄弟倆參加革命,一直采取支持、擁護的態度,從來沒有反對過。我們這個家的組成是比較複雜的,我母親生了五個孩子:老大是大姐,叫鄧先烈,老二就是鄧小平,在男孩子中排行老大,我們都稱他大哥。接下來就是我二姐,鄧小平走後不久她就死了。再下來是我,1911年出生,行稱老二。再下來是我三弟,叫鄧蜀屏,解放後到重慶上革大,後到貴州地方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被逼死了。

    我的母親生了我們五個孩子,同時要承擔全家裏裏外外的繁重事務,得了癆病,吐血,1924年左右就去世了。父親找了繼母,生了老四,叫鄧先清,在成都工作。第二個繼母夏伯根,原來丈夫姓陳,陳死後再嫁我父親,她帶來一個女孩,就是鄧先芙,現在成都工作。夏到我家又生了兩個女孩:一個死了,一個是鄧先群。

    夏伯根,勞動家庭出身,很能幹,身體也很好,她跟我大姐的年齡差不多。她任勞任怨,大哥家的幾個孩子她都帶過,後來又到江西待了三年。她會做四川泡菜,大哥喜歡吃。大哥家十幾口人吃飯,四世同堂,每天吃飯要開兩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哥家的幾個孩子都很喜歡她,她也離不開孩子們,她對鄧家是有功的,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們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都是單傳,到我們這一代才發展起來。常到鄧小平家的是鄧先芙、鄧先群兩姐妹,因為她們的母親夏伯根還在,經常去看母親。其他人去得較少,有時也去看望他。按血統說,和鄧家現在沒有血緣關係的,就是鄧先芙。

    有這樣一個故事,聽我媽媽、我姐姐她們講,我們那個家鄉,有一個姓劉的,是個地主,和我們家和我父親他們有些來往。那個時候父親不在家,家裏很困難。不是過年過節要寫個春聯嗎?寫個對子啊。那個地主他有文化,又會寫又會畫。那時候,就買了張紅紙,請他寫個春聯。他那個家夥很壞,他就寫了幾句挖苦我們家的話。我家裏麵我母親、我姐姐她們都不識字,不知道啊。小平看到了,看到了之後他很生氣,把它撕掉,自己又買了幾張紅紙。他那時候還很小啊,自己來寫,寫個對子貼上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