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歡給出的小麥種子,到底為什麽這麽好,學校的教授們對沈歡的話語,是有點保留態度的。

    但他們也沒辦法去多計較,因為這一切的實驗過程,都是沈歡自己去做的,學校並沒有給出幫助。

    即便是以後沈歡自己成功培育出種子,大麵積的向農民們兜售了,也沒有他們吃醋的份兒。

    其實沈歡做得挺好。

    他主動的貢獻出了50斤的種子,讓學校可以去科學化的培育、種植和監測。

    依照華國農業大學的技術力量,將這些種子培養好,創造出最好的效果,那絕對是有把握的。

    如果這些種子培育出來的實際產量、新的一輪種子都能和這一次的差不多,對於整個華國的小麥水準、產量來說,都是一個大好事兒。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根本,還是糧食安全。

    一旦糧食安全得到了保證,那麽國家內部就會穩定,才有心思做別的事情。

    現今我們的大米產量還是比較充足的,如果能把小麥產量和質量做一個穩步的提高,哪怕隻是提高10%的產量、10%的質量水準,那都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更別說按照現在沈歡給出的數據,直接產量增加了50%,質量提高了足足5倍!

    如今的各位專家們,恨不得馬上投入研究,馬上能種植出新的一輪來,看看效果到底怎麽樣!

    如果效果良好,經過連續三到五年的培育繁殖,還能保持不錯的數據的話,這樣的小麥種子就會成為華國北方農民們的福音。

    不但是產量能提高,價格也能提高,讓他們能真正的靠農業掙錢。

    讓農民們能夠因為農業而豐衣足食、發家致富,是每一個農業學者們的必生願望。

    當然了,單憑借一個小麥,肯定是沒辦法達到的。

    隻有各種農業產品,包括了主食、蔬菜、豬牛羊雞鴨養殖等等一起,都有一個足夠的進步,才能推動農民們擺脫窮困的日子。

    小麥當然是一個開始,不過還得多培育幾代過後,才能知道效果。

    這也是為什麽袁爺爺花了一輩子,至少50年的時間,隻研究了一個雜交水稻的原因。

    因為農業實在是太耗費時間了,一輩子耗到上麵都不嫌多。

    ……

    看著大家興高采烈的在討論著沈歡的小麥,周能北對著康伍德使了個眼色。

    康伍德是華國農大的物理係主任。

    見狀他滿臉笑容的對沈歡道:“小沈啊,咱們這邊的石墨烯實驗室,最近運行得怎麽樣呀?”

    沈歡心說我一直在國外,而咱們學校本來就有兩個博士生在那邊工作,難道你還用得著問我嗎?

    這明顯就是一個套路!

    可沈歡還不能不去接話,“還挺好的,大家相處得很好,實驗也進行得很順利,已經有了一點頭緒了。”

    關於石墨烯的提取分離辦法,沈歡分分鍾能拿出10個以上的來。

    但如果一個東西來得太過容易,就顯得不值錢了。

    沒有個十篇八篇的論文發表,沒有各位物理學家的吹捧,沒有一步一步踏實的去實踐,怎麽可能得到沈歡想要的諾貝爾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