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的大小太監們,也都上下其手,拿了不少的寶貝出來賣。這一幅董其昌的精品《後出師表》,便是其中的一份。

    但是買了這幅字帖的富豪也不敢說話啊,不敢顯擺啊,不然那可是殺頭的重罪!所以他就一直保存著藏了起來。

    直到後來的不斷戰亂紛爭,它也就沒有了出世的機會。最後才在這幾年,被這位富豪的子孫後代從老房子裏麵給找了出來,從而才流傳到了外麵。

    恰好這位富豪晚年回到了自己的臨安老家,所以出世的地點也在我們臨安,機緣巧合之下,也就被我給買到了。”

    底下的人聽得連連點頭,都沉浸到了故事裏麵。

    三位老師雖然保持一定的懷疑態度,但這種說法的確也是很靠譜的,不然就沒辦法解釋為什麽乾隆過後,就再也沒見過蹤跡的原因。

    “它是怎麽從董其昌手裏流傳到清宮的呢?”王騰忍不住追問道。

    “這個我就不曉得了。”沈歡攤開了雙手。

    說謊的原則就是,能不說的盡量少說,不然一定多說多錯。

    “編故事誰不會啊?”阮大少冷哼了一聲,顯然不相信沈歡。

    “不過呢,我倒是聽說過,當年拿出來賣的那位太監,講過為什麽沒有鈐記印章的緣故。”沈歡不理會他,繼續的說道,“大家都知道康熙爺最喜歡的就是董其昌的字,所以在得到這件寶貝後,就第一時間寫了那麽70多個字在字帖的上方。

    或許是他激動之下忘記了用鈐記印章,反正到了雍正皇帝的手上時,就是這樣的。然後雍正因為康熙的緣故,自己寫了兩行字,同樣沒有用鈐記印章。

    最後到了第三位皇帝乾隆,他看到如此珍寶,本來是很想用鈐記的,可也是考慮到了自己的父親和爺爺都沒有用鈐記印章,為了表示尊重自己的長輩,他也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而他的這個想法,其實在他的題跋上麵也有顯示,‘聖祖和世宗皆珍愛此寶,朕慾為而忍之,實乃甚憾’,寫的就是關於這個的。”

    “你這麽說起來,倒是能和那一句話相呼應。”燕致善微微頜首,對這個故事還算比較相信了。

    剩下的王騰和黃鋒也是如此。

    既然乾隆這麽說了,那肯定就是有這麽一回事兒,就能前後呼應得上。

    至於說是不是太過巧合了,那也沒什麽關係。

    在曆史上發生得更奇葩更不可思議的事情,多了去了。

    他們三個既然是搞文物字畫的,當然也是曆史學家,對那些更加荒誕離奇的事兒,聽說了不知道多少。

    相比起那些,這幅字帖的故事它簡直是不值一提。

    當然了,這全都建立在他們以為、那三段題跋都是三個皇帝所寫的真跡的基礎上。

    如果能證明這三位皇帝的字跡是假的,那麽這個推論就完全破滅,沈歡的這幅董其昌《後出師表》便不能被認定是真的。

    阮嘉豪很想自己去證明,但他也明白,在皇帝字跡這方麵,這三位老師絕對不可能出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