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2年五月,孔子一行離開了鄭國,直下東南,來到陳國的國都宛丘,即現在河南淮陽。他們先投奔司城貞子,通過他會見了陳湣公。

    陳湣公對孔子的博學多聞驚異不已,歡迎孔子的到來,給予他很高的禮遇,讓他住最好的館舍,聘請他充當官府的文化顧問。希望孔子能幫助他改變國勢衰落的局麵。

    孔子在陳國的生活比較安定、閑適,除了進行教學活動外,他更多地與弟子們一起到陳國名勝之地或郊野遊覽。

    一天,有隻鷹飛到陳國的宮裏,墜地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尺有咫。”即用楛木做的箭杆,以石為箭鏃,箭長有一尺八寸。

    陳湣公派了個使臣問孔子:“這支箭這麽奇怪,到底是誰製造的呢?”

    孔子說:“這隻鷹是從很遠的地方飛來的,這種箭是東北肅慎人使用的。當年周武王來到商地,並進一步打通了與周邊諸少數民族九夷百蠻的聯係,而且還讓四方各民族交納自己的特產作為貢品,使周民族所轄的各國君主記住這些周邊少數民族的職業。”

    孔子略微停頓,接著說:“於是,肅慎人以楛木石鏃之箭作為貢品,長一尺八寸。周武王把肅慎人的箭給了自己的大女兒,並把她嫁給了虞胡公而封之於陳。為使陳國的後人不忘記自己的職責,因此把肅慎人的箭分給了你們陳國。”

    陳國君臣們聽孔子說完這些,將信將疑,立即派人打開國庫仔細查找。最後,果然找到了當年周武王賜予的長一尺八寸、楛木石鏃的肅慎人之箭。陳國上下無不驚歎於孔子學問的淵博,想到自身數典忘祖,更是慚愧不已。

    一天,孔子閑居無事,在屋內以彈琴自娛。弟子曾參、子貢坐在外廳,側耳細聽。一曲終了,隻見曾參喃喃自語道:“咦!怎麽會是這樣的呢?老師的琴聲裏,怎麽會流露出貪狠邪僻的情調呢?琴音中,趨利不仁的味道,怎麽會這麽嚴重呢?”

    對曾參所說的話,子貢在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不過,他沒接曾參的話,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內走去。

    孔子見子貢進來,麵有犯難進諫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說話。子貢便將剛才曾參所說的話,如實稟告。孔子聽完子貢的話,對曾參讚歎不已。他說道:“曾參真是天下一位大賢人呀!他已經通曉音律的奧秘了。”

    接著,孔子繼續對子貢解釋事情的緣由。他說:“剛才,我正在幾案邊彈琴,有一隻老鼠在室內走動,被一隻貓發現了。那隻貓便循著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然後,選好地點,眯縫著眼睛、躬曲著身子,等待時機,撲住老鼠。”

    “那後來呢?”子貢迫不及待地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