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小顏回一歲,原籍衛國。顏回是正人君子,而子貢是略帶輕率性格的聰明人。

    孔子曾說:“即使不出來做官也能賺錢,所計劃的事都能兌現。賜就是這種人。”

    有一次,子貢問孔子:“我像什麽呢?”

    孔子答:“你是個器。”意思是有用的成材。

    子貢問:“哪種器呢?”

    孔子答:“瑚璉。”

    瑚璉是在宗廟裏祭祀祖先的時候盛黍稷的器具,上麵裝飾有貴重的寶玉,外觀華美。仲尼用瑚璉譬喻子貢,意思是說不是君子,但是,屬於器具中的貴重者。

    子路向孔子學得一個道理後,如果還沒來得及實踐,便不敢再去學新的道理;可是,子貢完全相反,他是在某一個道理還未能實踐前,就想學新的東西。

    子貢曾向孔子請教說:“我想要做到,不希望別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不加給別人。”

    孔子聽了說:“很好,很好。不過這是仁者之事,不要太勉強,這似乎不是你輕易可以做到的。”

    孔子在衛國的時候曾聽到一個消息說,齊國田常想要作亂,後來,因為遭到齊國卿大夫鮑氏、晏氏的壓製沒敢發動,可是,他卻把軍隊移向魯國,準備侵犯魯國。

    孔子馬上召集弟子們說:“魯國是我們的祖國,不能坐視國難而不救,現在,我想派人去和田常交涉,諸位的意思怎麽樣?”

    子路馬上挺身出來說:“老師,請讓我去交涉吧!”

    孔子沒有答應。接著,子張、子石也來請求,但孔子都沒有允許。

    最後子貢說:“讓我去試試看好嗎?”

    孔子允許了。因為孔子想:以子貢的口才,成功的希望比較大。

    子貢到了齊國,向田常說:“你想出兵攻打魯國來立功,這想法錯了,魯國並不是那麽容易攻打的。依我看來,不如移兵去攻打吳國倒來得容易。”

    田常說:“你所說難的,正是我認為容易的;你所說的容易的,正是我認為難的。請不要再胡說八道了。”

    子貢開始發揮他的辯才:“有句話說:‘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現在,你所要憂慮的是國內的事。聽說你曾被封過三次,都沒有成功,這是國內大臣們暗地反對的結果。如今,你準備攻打魯國,去擴大齊國的領土來建功,你卻沒想到,即使齊國真的戰勝了,受益的是君主和那些大臣們,更助長了他們的驕矜自大,對你並沒有什麽好處。大臣們隻顧自己,是不會封賞你的。日子一久,你必然和大臣們相爭,這麽一來,你的情形可就有了危險,地位也就保不住了,所以,我說放棄攻打魯國而去攻打吳國,也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攻打吳國,是不容易取勝的,也必定會有很多人要喪命在沙場上,國內的大臣們也就被迫不得不引咎辭職。這樣一來,在齊國國內就沒有人能和你爭權了。”

    田常聽了子貢滔滔不絕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便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軍隊已經開往魯國去了,中途要是改變方向,轉往吳國去的話,大臣們可能要懷疑我,你說,這可怎麽辦?”

    “不要緊,”子貢說,“你下令暫緩前進,讓我先到吳國去,叫吳國的軍隊為救魯國而迎擊貴國的軍隊,那麽,你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去打吳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