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造船廠碼頭,已經刷上了“16”舷號的首艘航母交付倒計時開始以時為單位計算,航母工程團隊、海軍驗收團隊以及艦載航空部門進行一次聯合驗收,李戰代表飛鯊部隊參加,隨同的有韓紅軍和成達。

    後麵還有一次大驗收,屆時張總指揮、莫仁安、老陳頭等領導都要來,李戰他們這一次是做比較具體工作的,預計要持續三時間。

    李戰的航海知識有限,隻是在進入飛鯊部隊之後學習過,他基本看不太懂也聽不太明白航海部分的驗收。航空部分就完全不一樣了,恐怕要找出比他更有經驗的人很難。

    他看到帶隊的是華陽總工,仔細觀察了一會兒,他有些擔心地,“華總工精神狀態好像不太好,比以前差了很多。”

    成達,“你之前見過他?”

    “嗯,來過幾次,上次見到華總他精神狀態還沒這麽差。”李戰。

    沃土海軍飛訓基地之所以選在糊塗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靠近第一造船廠、渤海邊、離首都最近。

    飛鯊部隊的訓練是需要和第一造船廠那邊保持密切聯係的,別的不,第一訓練區、第二訓練區都是按照首艘航母的飛行甲板來建造的。陸基訓練區包括飛行甲板、艦樓、第二層甲板等等,是一比一的模擬陸上航母。日常使用需要得到船廠的指導協助,而且船廠有個技術組是常駐基地的,基地也經常派員到船廠了解情況。

    華陽總工帶著團隊已經紮在船廠許多年,花了大量的時間了解船體,拆掉所以的內部設置,重新鋪色管線重新部署艙室沒,每一個角落都留下過他的汗水。啟動航母項目的那一年,華陽還隻是普通技術人員,時年二十五歲,如今他已經五十五歲了,整整三十年。

    “我這輩子就搞一個船,把航母搞明白了此生無憾。”華陽總工如此。

    科研人員一輩子撲在一個項目上並不多見,而對於航母來,這裏麵單獨一個係統都需要耗費整整一代饒時間去研究。

    開始接觸瓦良格的時候,華陽等人以傳統的辦法逆向研究,結果進行了沒多久發現這個屢試不爽的辦法不管用了。光是電纜的鋪設就搞了好幾年才勉強搞明白。我國國防科研行業有個好傳統,不把技術吃透吃紮實,通常不會急著動手。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家看到瓦良格號沒有絲毫變化就是這麽個原因。

    一旦動手了,進度之快是讓人詫異,幾乎每一個樣。

    再比如051B型驅逐艦和052型驅逐艦,前者隻造了一艘167號,後者造了兩艘,分別是112號和113號。此後很長時間沒有後續型號的出現,這三艘驅逐艦用了十來年後,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了,技術成熟了,然後就開始下餃子,051C、052B、052C、052D,讓人目不暇接。054型護衛艦更是如此,前麵摳摳嗖嗖的用老艦改進,各種試驗,搞清楚了,新青年就不斷出現,高峰期一年能下水四五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