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庫的時候,李戰和其他鷹隼們能夠做到一之內連續出動三次執行七個時的飛行任務,最高紀錄是李戰創造的八時三十分鍾。

    高強度的訓練帶來的是部隊戰鬥力的大幅提升以及航油和相關航材的大量消耗,當然還有大量的發動機壽命時。

    在過去許多年裏部隊惜飛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怕出事”,中國軍隊的字典裏沒影怕死”二字,盡管當初為了保安全走了極端以至於留下一些讓世人詬病的現象,比如為了保安全寧願不飛,但是要分析這個現象應該透過表麵看本質。當年部隊為什麽要極端保安全,歸根結底還是軍費的問題。年輕一代包括新一代中國軍人很難想象前輩們當初所處的環境,他們連酒精代替航油的辦法都想出來了,為什麽怕摔飛機,窮啊!摔一架少一架,少一架意味著國防常備力量的損失。

    都是讓窮給鬧的。

    李戰這一代飛行員算是趕上好時候了,別看他下部隊就開落後二代機到了北庫還是開N手二代機,但是航油航材方麵從來都不是障礙,管夠管飽。當初他為了三噸航油恨不得給時任場站站長鄭凱韻下跪可不是因為部隊卻航油,而是因為當時101團本身擁有的額度問題。

    句難聽的,放在二十年前李戰這樣的飛行員早就被強製轉業趕緊滾蛋走人了——讓他這麽摔下去不用敵人來打自己就先趴下了。

    所以看問題要相對地看,自己昨和今比看看是否進步了,經常縱向比偶爾橫向比,橫向和強敵比給自己點壓力。

    現如今的部隊訓練強度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由上至下的戰訓思維也在發生著改變,盡管與強敵相比仍有不的差距,但歸根結底實際上隻是錢的問題了。

    剛剛結束了遠程實戰對抗演練,完成鄰一項的實戰試飛計劃,馬上淩晨又準備夜航,這麽緊湊的安排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在現在則顯得司空見慣了。

    李戰曾率領的鷹隼大隊以“狠起來自己都打”的超高強度戰訓而著稱,陳飛所在的海航99師號稱南海雄鷹每都在南海空域戰訓警巡,一出去就是幾個時,架次少但質量非常高,兩人都是有豐富高強度飛行經驗和能力的。

    可見上級安排他們組成試飛機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1616號殲-16完成霖麵保障再一次被牽引車拖到了跑道的起飛線上,機務組直接在這裏保障飛行員登機起飛。

    陳飛提前到了現場,先一步和機務組核實飛機的情況,李戰踩著時間點到達,手裏提著飛行頭盔另一隻手還拿著個玩意兒。

    “那是什麽?”陳飛好奇地問。

    李戰展示了一下,,“微光夜視儀,老陸的裝備,改了一下能安裝在飛行頭盔上。”

    “好東西啊,還有嗎?”陳飛眼睛一亮。

    李戰,“就這一個。在北庫的時候認識個搞武偵的,他送的禮物。”

    “回頭我也搞一個,這東西對夜航來太有用了。”陳飛。

    李戰把微光夜視儀裝到頭盔上,調整好位置後笑著,“海航九十九師這麽遝水,直接買第三代飛行頭盔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