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研究研究再分析分析再考慮考慮,黑話就是這個事基本上不可能。

    二級軍士長升一級軍士長有多難呢,看看全軍二級軍士長的數量和一級軍士長的數量便能窺其一斑。非要簡單對比的話,與大校到少將、副軍到正軍差不了多少,因此被稱為士兵中的將軍。

    從宏觀上來講,能夠晉升一級軍士長的士兵都是各個專業領域中的棟梁。棟梁之才,是房屋的支撐。能扛上一級軍士長軍銜的兵是將理論徹底貫徹到實際工作當中然而反過來影響理論的大才,是軍中棟梁。

    從微觀上來看,在基層官兵眼裏一級軍士長就是“哆啦A夢”身上似乎也有百寶箱,沒有什麽問題是他解決不聊。有一位一級軍士長在從部隊長到基層兵幹起工作起來會有底氣很多。

    李立明符合條件嗎?

    李戰以及絕大多數官兵都認為他是完全符合條件的。

    “幹部群眾的意見比較統一,都認為李立明完全夠格晉升一級軍士長的,旅長政委也是這個意思。”聶劍鋒沉聲道著,果不其然的一個轉折,道,“不過李立明的硬件不太行,最高立過兩次二等功,隻得了一個師級榮譽稱號。這上麵有不的差距。”

    晉升一級軍士長必須要立過一等功似乎是硬性規定了,如此看來李立明的希望的確渺茫。

    “一等功可遇不可求,接下來滿打滿算不到三個月,有什麽辦法能讓他拿一等功?”李戰自言自語地。

    聶劍鋒,“你是一等功多了以為一等功很容易。”

    攤了攤手李戰,“這個事情真沒法,換句話,我那些一等功恐怕不是誰都願意立的。”

    可不是嗎,每一個一等功背後都是要人命的特等險情,是在閻王爺門口討飯吃的玩命舉動,真正的一等功後有血淚。

    再者,就算遇到了這麽些險情,其他人是否能夠像李戰這樣每一次都逢凶化吉而且都是全身而退,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李戰的立功方式不具備普及性,飛得好不好有多好有具體標準,但是麵對突發險情處理標準高不高卻是從來沒有恒定的標準的。

    一等功是要拿命去拚的,但是李立明練拚命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是技術類官兵的劣勢,何嚐不是他們的好處。

    自前年開始士官製度改革到去年全麵落實下來,關於士官隊伍建設的各方麵細則和標準是越來越詳細了,方方麵麵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整個隊伍的建設更趨於完善和理性。

    大家對李立明有深厚的情感,他在101旅裏的時間最長,比另外兩名一級軍士長待的時間都要長,前前後後經曆了三任團長和一任旅長,他對北庫場站的一草一木最熟悉,那邊甚至有他親手種下此時已經成為片胡楊林的士兵風景林。

    可情感歸情感,相關的要求上李立明有不的差距。這種情況就算是報上去也會被打回來。

    “這麽短的時間報一等功也來不及了,也沒有很有力的事實依據,不過報個二等功應該沒問題。”李戰沉聲,“朱煒座機的故障原因是李立明找到的,飛機落地不到半個時就排除了人為故障原因,為基地以及旅裏後續的工作確定了重要的原則,這事可以申請一個二等功。三個二等功等同一個一等功,再加上師旅級榮譽稱號,硬件方麵應該沒問題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