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分析會當然隻是形式,電視台的攝像機就架在那裏,討論內容就是比大胡話怎麽簡略怎麽來,打發走采訪組後雙方談的也是一些辭令性的對話。

    中方不會拿實質性的戰術出來討論,俄方也不會,大家心裏都明鏡似的。曆來的軍事交流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誰都不會拿真的出來秀。表麵上的武器裝備甚至都有所保留,遑論部隊的戰術作戰能力。

    討論分析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結束,前後不過一個多時。

    上午十點出頭大家就都來到了外場停機坪那裏,接下來就是最輕鬆也是最後一個環節了——自由交流。無非就是你開開我的飛機我飛飛你的戰機,每一次軍事交流活動都少不了這樣的活動。

    俄軍的Su-27UB和我方的殲-11BS已經準備好了,安德烈夫科斯基要試一試殲-11BS,我方開一開他們自用的Su-27雙座戰鬥教練機,當然派出的是李戰。每架戰機都有後艙飛行員以防萬一。我方派出的是聶劍鋒,俄方派出的是瓦西裏。

    可見瓦西裏不隻是廠家試飛員這麽簡單,他在俄空軍裏一定還要不低的職務。

    雙方按照儀式交流握手,采訪組的攝像機拍攝著高清相機拍攝著,都是今晚軍事報道的素材。攝像師們都被告知拍到李大隊長的時候一定要給模糊的遠鏡頭。部隊規矩多大家都知道因此不難理解。

    瓦西裏看過殲-11B的座艙,登機的時候不無羨慕地對李戰,“戰,你們的蘇兩七航電係統比我們要先進很多,真的很厲害。”

    “時代在發展,蘇兩七畢竟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而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殲十一是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產品,前後有著二三十年的時間差,技術起點高了很多,性能更加先進是必然的。”李戰笑著道。

    瓦西裏習慣性地忽略掉“自主知識產權”這些詞眼,扶著座艙邊緣對邁腿坐進前艙的李戰,“你們的四代機很漂亮,有猛禽的影子,不知道與我們的蘇五七相比如何。”

    (F-22A,北約代號“猛禽”)

    李戰回頭笑道,“很遺憾,我也僅在電視報道上見過四代機,不過我認為整體的作戰性能是要比美國饒猛禽要強悍的。”

    幾個月前包括李戰在內的大部分中國空軍飛行員是不敢如此大言不慚的,自從四代機出來,經過幾個月的時間來接受事實,中國空軍飛行員的自信心越發強大了,普遍有強烈的感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是屬於中國饒,是屬於中華民族的。

    李戰笑著反問了一句,“哦,順便問一下,瓦西裏上校你認為蘇五七是四代機嗎?”

    一句話把瓦西裏給問住了。

    Su-57是拍偏的Su-27,也許是準四代機,但絕不算真正的四代機。單單是隱身性能就把Su-57冠於四代機前綴的路給堵死了。

    然而,盡管已經家道中落二十餘年,可紅色蘇聯那龐大的遺產當真就完全落伍了嗎?Su-57真的如同甚囂塵上的“Su-27加強版”評價那般不堪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