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備用方案,備降高原機場,那邊可以保障殲八,殲偵八同樣沒問題的。”朱煒。

    訓練任務的內容很簡單,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飛。戰術偵察機要跑得快飛得高,這兩點恰恰是空中美男子的優勢。可是這家夥也是傳統老毛病——腿短,甚至比殲-7最後麵的幾個新型號還短。

    掛副油箱也跑不了三千公裏,而整個訓練飛行路線足足有三千六百公裏。也就是,如果不空中加油就隻能飛單程。

    備降高原機場是在空中加油出問題的時候使用的備用方案,李戰不會空中加油,那麽就隻能直接采取備用方案了。

    命令已經下了,出動是肯定要出動的,訓練是肯定要搞的。

    李戰斟酌著,“這樣一來,第二次偵察訓練我就隻能從高原機場起飛和你們對向進行了。”

    上級要求做兩次偵察訓練,往南一次,原路返回一次,總航程接近四千公裏,滯空時間相當長。

    “或者沒有第二次訓練任務,需要等待命令。”朱煒。

    李戰考慮好了,站起來,“按照你們的要求來吧,但我得做一次測試飛行,我得對新殲偵澳性能做到心裏有數。”

    距離下午的出發時間還有五個多時,時間上是來得及的。

    訓練任務很簡單,貼著領空線往南飛一千多公裏,回來再飛一千多公裏。但是飛行路線所經過的地區不是一馬平川的,有各種各樣的地形,高原冰川高峰峽穀,十分複雜。

    這隻是其中一個方麵,所經地區的氣情況等都是要進行熟悉的。遇到何種情況應當如何處置,多套備用方案需要牢牢記住。

    對李戰來這些都不算什麽,真正的威脅大家心知肚明,自不必多言。

    畢竟有一年的時間沒有接觸過殲-8FR了,李戰的確要熟悉一下該款戰機。況且,夜鷹中隊裝備的殲-8FR是在李戰原來用的試驗型號的基礎上又做了改進的,因此李戰更要提前做一次飛行了。

    不消多,朱煒馬上前往塔台擔任指揮,另外兩名飛行員給李戰介紹殲-8FR的情況。

    “……用的是殲十的飛控係統,一平三下顯示,反正航電基本換掉了,二十三毫米機炮拆除,換上了高速照相機。老隊長,除了飛控係統,其他的和你原來用的試驗型號差不太多的。”代號夜鷹3號介紹道。

    李戰也就明白上級為什麽會把他緊急調過來了,開過SU-27SK之後,再上手使用了殲-10同款飛控係統的殲-8FR就隻是個熟悉的過程了。夜鷹中隊裝備的這批量產型殲-8FR嚴格地是和殲-8的最後一個型號殲-8T屬於同一層次的產品的。都是去年才首飛的,用了大量殲-10那邊轉移過來的技術。比早幾年首飛的殲-8G還要新一些。

    戰術偵察機的特殊性首先決定了不會大批量裝備,一些時候製造個四五架甚至每一架都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甚至有些時候為了執行某一項任務,部隊會要求廠家專門為任務生產一架完全指向任務的戰機。

    老殲偵八還得掛偵察吊艙,新殲偵八已經把偵察吊艙的功能整合進了戰機裏,連機炮都取消了,由兼職變成了專職,使用性質發生了改變,所有一切都要跟這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