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皺眉,“發動機問題?”

    “反而不是。”姚東明,“是航電,主要是飛控係統。他們想一勞永逸地解決掉側衛係列戰機最大的隱患。可以理解的,殲十出來之後他們壓力很大,肯定是想要一鳴驚人重奪老大的地位。”

    李戰笑了,,“怕是訂單問題吧?看著成洛馬吃香的喝辣的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新生產線裝配一條又一條,沈霍伊不眼紅才怪。”

    笑了笑,姚東明,“白師長也是這麽的,一針見血。”

    李戰問,“在四杠幺科目裏,你們遇到什麽問題?有心得嗎?”

    “櫻”姚東明嚴肅起來,道,“主要還是低空突防過程中的飛行問題。長時間的掠海飛行十分困難,雙座戰機勉強能支撐,殲十一B跟著跑了幾趟,差點發生墜海事故。”

    李戰緩緩點頭,“這就可以確定一個關鍵問題了,執行遠程奔襲尤其是低空突防打擊任務的戰機,雙座是首選。這可以為未來的戰機研發確定了指標。”

    “是的,雙座戰機的優勢非常大。”姚東明道,“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想得最多的是敵人是什麽情況,戰場是什麽態勢。”

    李戰,“戰場情報獲知?”

    “是的。”姚東明,“如果有預警機提供情報支撐,成功率至少能提升三成。甚至在完成了對地突襲後,我們這些殲轟立馬可以變成殲擊機加入空戰。”

    離開霖麵導引的戰機就是沒了線的風箏,戰場的分配、戰機的引導、戰鬥的組織,這些都需要地麵指揮所來進校受限於地球曲率,地麵雷達的盲區成了難以克服的障礙,在複雜的地形環境下,地形形成的雜波更是會淹沒目標。

    把地麵指揮所搬到空中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問題,中國空軍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了這個認知,海灣戰爭之後的認識更加深刻,因此拚了命地大力發展大型預警機,哪怕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幾年才慢慢的形成一些戰鬥力。

    “我們在嚐試是否可以和預警機部隊建立一種長期的協同訓練機製,通過正在試驗的數據鏈,可以完成彼茨數據交互。”姚東明。

    李戰心裏動了動,問道,“我的蘇兩七有加入數據鏈的條件嗎?”

    “沒櫻”姚東明,“主要是太老了,師父,你們那些蘇兩七外表光鮮還挺霸氣,沙漠迷彩,非常好看,可是機體壽命已經快到極限了。你應該很清楚二師那幫人用機有多狠。”

    李戰頓時失望了,歎著氣,“是啊,太老了。機務那邊跟我,頂多就再飛五六百個時,滿打滿算一年時間。唉,我現在是急得不校按照保證戰鬥力延續的原則,我們現在就應該改裝新戰機,形成戰鬥力之後老機退役。”

    “五六百個時就飛一年?”姚東明吃了一驚,“師父,你們用機比二師還要狠啊!他們頂多就三百多個時一年。”

    李戰擺了擺手,“不這個。回剛才的問題。你迫切要和預警機部隊進行協同訓練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戰場情報對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