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後勤保障的所有人員裝備才到位,機務這邊的各項準備工作才完成,李戰一個月之內完成改裝訓練的想法是絕對要落空的了。

    改裝需要用到的模擬座艙是最後到的,二師一直用到上級給他們配發的新模擬座艙到達才把舊的裝車發過來。七十三師不但撿二手飛機,簡直什麽都撿。

    大概是因為齊宏已經知道李戰挖他牆角的事情。嚴格走程序給你點顏色看看也不是什麽讓人驚訝的事情,不然的話知道你這邊著急先給你拉過來也不是不可以。

    李戰必須得麵對現實情況,盡管非常想盡快的形成戰鬥力。在2010年的下半年,他沒來由的有很強的緊迫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感到時間緊任務中壓力山大。三大隊改裝殲-7E,由訓練大隊升格為殲擊大隊,他們直接就開始訓練了,可是一大隊(破壞王大隊)這邊的SU-27戰機已經停在地麵半月有餘。李戰隻能看著著急幹瞪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利用這半個月時間,聶劍鋒為首的教員組和楊錦山、韓紅軍、李梓辛三人組成的理論協助組對破壞王大隊進行了SU-27戰鬥機理論的係統教學,兵們也很給力,硬生生地把那些枯燥的理論數據給啃了下來。

    相對而言,他們現在改裝SU-27比當初第一批改裝此機型的前輩要輕鬆多了,要知道當年不光教材是俄文的,連戰機上所有需要標注的地方都是俄文。改裝之前先學俄文,所以當年參與改裝過SU-27的人俄文俄語都溜得很。

    方成河就是其中一員,到現在他隨便和俄羅斯人對話一點壓力沒櫻

    又上了一周的模擬座艙,李戰在八月的最後一周終於接到了可以進行實操訓練的命令。經過一係列的準備,八月二十五日,破壞王大隊開始進行地麵滑跑訓練。

    因為訓練任務繁重,二大隊和三大隊轉場到了東庫場站駐訓,北庫場站成了破壞王大隊的專屬地盤了。

    十六架戰機的大隊,也就比一般的飛行團少八架而已。況且這是十六架重型戰鬥機,不是原來的十八架輕型戰鬥機可以比擬的。論最大起飛重量,十六架SU-27差不多是同等數量的殲-7的三倍。

    “按照流程操作就行,注意踩刹車。”後艙的聶劍鋒這麽對李戰。

    李戰坐在前艙,看著布滿了儀表的控製台,執行著飛行前的檢查程序。SU-27早期型號的座艙也是一片糟糕,不比殲-7EG整潔多少,甚至可能還不如殲-7EG。什麽一平兩下就別想了,都是儀表,充滿了老毛子粗狂不堪的風格——能用就校右側是雷達的顯示屏,勉強和先進搭上邊。

    二師移交過來的這一批SU-27前後進行過兩次改進,第一次是漢化,第二次是換裝國產新型多普勒機載雷達。這讓SU-27用起來順手了一些。在早期,由於俄方不賣火控係統源代碼,這些側衛無法使用國產霹靂彈等彈藥,更無法接入我軍的敵我識別係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成了樣子貨,也就嚇唬嚇唬人。後來破解了這些問題,進口側衛才算是真正形成了戰鬥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