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析了一下,如果出飄色牌子,無裂,無雜亂,配合好工藝,單件市場價值過十萬的空間有,但內部容易多裂,色漸變,如果變色了,有裂,料子就毀了。

    我看著料子,這麽大一塊,至少能出一萬多塊牌子吧,當然是滿料的情況下,這麽大的料子,也是好幾千萬級別的。

    但是是什麽場口,我心裏有點嘀咕起來了,不象是莫西沙的,跟會卡的有點像,但是偏莫彎基,卻是老帕敢的油皮灰殼的料子,很奇怪。。。

    眾所周知在出手賭石之前,必須要區分廠區,區分場口。

    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翡翠的兩個時期,即:結晶期和風化期,因為不同的地質地貌和不同地質變化對其造成了不同情況,所以每個場口不同,料子也不同,隻有知道是那個場口的,你才能判斷料子裏麵的結構是好是壞,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不是場口莫賭石。

    這塊料子讓我有點為難,我感覺莫彎基的最有可能,但是皮殼不對,我捏著鼻梁,使勁的想,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讓我無法確定料子場區的原石。

    我想了一會,覺得有可能是哥因角的料子,因為隻有哥因角的料子跟莫彎基的料子最像,很難區分。

    哥因角也是老廠區的料子,而且是等級很高,也很稀少,不比老帕敢的料子來的差,所以哥因角的料子應該是南部的料子,這很重要。。。

    老廠區和新廠區中間的分界,並不是按照圖界劃分的,而是靠山脈,但山脈的走勢,是北低南疊,北部山脈有限,南部山脈眾多。

    翡翠結晶期時北部地區,無論是運動頻率,還是受壓,受溫程度,都要弱過南部。

    莫灣幾在老廠區中部偏東北方向,哥因角在老廠區中部烏魯江以南,莫灣幾屬於半山腰式的地理位置,而哥因角屬於山腳下的位置。

    哥因角和莫灣幾,在後期漫長的風化期中,地質發生改變,風化期時,地質也會運動,但這種運動帶來的力,對於莫灣幾,頻率較小,幅度略大。

    而哥因角是頻率較大,幅度較小,哥因角後期風化所承受的壓力要強於莫灣幾。

    所以就造成了,哥因角的翻砂顆粒較小,甚至細密,甚至從翻砂皮過渡成為臘皮狀,我看著這個皮殼,很符合哥因角的料子特征。

    想到了這裏,我就開心的笑了一下,哥因角是二十年前老帕敢枯竭後,到現如今唯一有產量的場區,並且皮殼特點和老帕敢最為接近的場口。

    正是因為風化期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受壓程度造成的皮殼特點,莫灣幾的受壓程度屬於中量,低於勞帕敢地區而高於新廠區,所以莫灣幾多以翻砂皮或者沙皮為主,他所處的位置,配合該地區的運動程度,大部分不會出現哥因角式的細小翻砂及臘皮。

    莫灣幾所處的溫度帶及受壓程度,還有一個體現,就是皮殼泛灰感,即便是莫灣幾黑烏紗,也能感覺到有灰色感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