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顏冬問。

    “是的,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岸要遭殃了。”

    顏冬再抬頭看,藍天上,冰塊已看不到了,據雷達觀測,它已成為地球的一顆冰衛星。

    在這一天,低溫藝術家以同樣的方式又從太平洋中取走了上百塊同樣大小的冰塊,把它們送入繞地球運行的軌道。

    這天,在處於夜晚的半球,每隔兩三個小時就可以看到一群閃爍的亮點橫貫夜空飛過,與背景上的星星不同的是,如果仔細看,每個亮點都可以看出形狀,那是一個個小長方體,它們都在以不同的姿式自轉著,使它們反射的陽光以不同的頻率閃動。人們想了很久也不知如何形容這些太空中的小東西,最後還是一名記者的比喻得到了認可:

    “這是宇宙巨人撒出的一把水晶骨牌。”

    兩名藝術家的對話

    “我們應該好好談談了。”顏冬說。

    “我約你來就是為了談談,但我們隻談藝術。”低溫藝術家說。

    顏冬此時正站在一個懸浮於五千米空中的大冰塊上,是低溫藝術家請他到這裏來的。現在,送他上來的直升機就停在旁邊的冰麵上,旋翼還轉動著,隨時準備起飛。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冰原,冰麵反射著耀眼的陽光,向腳下看看,藍色的冰層深不見底。在這個高度上晴空萬裏,風很大。

    這是低溫藝術家已從海洋中取走的五千塊大冰中的一塊,在這之前的五天裏,它以平均每天一千塊的速度從海洋中取冰,並把冰塊送到地球軌道上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不同位置,一塊塊巨冰在海中被凍結後升上天空,成為夜空中那越來越多的亮閃閃的“宇宙骨牌”中的一塊。世界沿海的各大城市都受到了海嘯的襲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災難漸漸減少了,原因很簡單:海麵在降低。

    地球的海洋,正在變成圍繞它運行的冰塊。

    顏冬用腳跺了跺堅硬的冰麵說:“這麽大的冰塊,你是如何在瞬間把它凍結,如何使它成為一個整體而不破碎,又用什麽力量把它送到太空軌道上去?這一切遠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和想像。”

    低溫藝術家說:“這有什麽,我們在創作中還常常熄滅恒星呢!不是說好了隻談藝術嗎?我這樣製作藝術品,與你用小刀鏟製作冰雕,從藝術角度看沒什麽太大的區別。”

    “那些軌道中的冰塊暴露在太空強烈的陽光中時,為什麽不溶化呢?”

    “我在每個冰塊的表麵覆蓋了一層極薄的透明濾光膜,這種膜隻允許不發熱頻段的冷光進入冰塊,發熱頻段的光線都被反射,所以冰塊保持不化。這是我最後一次回答你這類問題了,我停下工作來,不是為了談這些無聊的事,下麵我們隻談藝術,要不你就走吧,我們不再是同行和朋友了。”

    “那麽,你最後打算從海洋中取多少冰呢?這總和藝術創作有關吧!”

    “當然是有多少取多少,我向你談過自己的構思,要完美地表達這個構思,地球上的海洋還是不夠的,我曾打算從木星的衛星上取冰,但太麻煩了,就這麽將就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