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的是去年中秋前,張桂花生了劉春香後,頭一次回娘家拿的錢。

    劉稻香瞧她那架勢怕是真不想要,這哪成?

    她跟自家姐姐準備的紅包還沒出手呢?

    怎麽可以不給自己顯擺賺錢能力的機會。

    於是,她撲過去,抱住陳氏的腿直搖晃:“外婆婆,咱爹可是家裏賺錢最少的呢,你若不收,怎麽能瞧見外孫女們也會給家裏掙錢了?”

    陳氏被她晃得有些懵了,這娃的話啥意思?

    聽起來,咋就一套一套的。

    “是啊,娘,你快收下吧,這是我跟三貴的一點心意。”

    張桂花真的很高興,嫁到劉家十年整,她還是頭一回手裏捏了這麽多錢,更別說給自己老子娘錢了,往年回家,都是她娘貼補自己這個沒用的閨女。

    “是啊,外婆,你就收下吧,外孫女我如今會做荷包香禳了,若是閑著無事日日做這些,一日可是能繡個兩三個荷包,娘晚上又幫著我縫起來,這樣算下來,一月可是能掙個七八百銅錢子兒。”

    劉秋香的荷包拿去繡莊,如今能賺個五文錢一個了,再加上她還能折騰些手帕子,還有幫劉稻香養雞所得,一個月加起來確實能有這麽多。

    劉稻香也勸道:“是啊,是啊,外婆婆,你以後多養些雞吧,我也有養,回頭我跟姐姐來您這兒,幫您拿去鎮上換大錢。”

    像是怕陳氏不信,忙撒了抱大腿的小爪子,從身後的背簍裏掏出一個布包來,笑嘻嘻地遞給陳氏道:“往年,都是外婆婆疼我們疼得緊,這會子,我們能賺錢了,自然是要多孝敬孝敬外婆婆!”

    陳氏再也說不出拒絕地話,她不收錢,是怕自己閨女在那家難做人,又怕她把家裏的錢拿給自己,她家的日子要緊巴巴的過著。

    可憐天下父母心!

    張桂花不是不孝女,劉三貴也不是勢利眼。

    更是把她的兩個小外孫女教得很好。

    “外婆,這是我的一點小心意,你隻管拿去用。”劉秋香也從簍子裏拿出一個小布包,兩姐妹用的小布塊也是一樣的藍底小碎花粗布。

    劉稻香與她在家商量了,自家老娘打算拿一吊錢,她們做晚輩的不好越過去,便減半,一人拿了半吊錢。

    兩吊錢交到獨居的陳氏的手裏,也是不打緊的。

    陳氏是個很聰明的老人,她瞧自家閨女這一年,每回來一次,穿戴又好上幾分,便相信了她們的話。

    沒錯,今兒她們娘四個,都是戴了銀插了花的,有蘇子燁送來的節禮,也有劉稻香送給一家子的,就連劉三貴頭上的紫檀木發簪,也是她孝敬的,配上靚藍色長棉襖,瞧上去,到也一表人才。

    陳氏瞧著她女兒家越過越好,自是高興不已,忙不迭地下廚做好吃的。

    待吃過了午飯,又聊了一會子天,劉三貴打算帶著婆娘崽女回家去。

    “哎喲,人不留客,天留客,快來瞧瞧,下大雪了呢,這會可好,你們不想歇一宵都不成了。”

    陳氏說這話時,好不得意。

    連老天都幫她呢,叫她今年開門就襯心如意,陳氏覺得今年的日子一定會很平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