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侵擾之下禹王徹底改換了性情,變得極其暴怒,有一次上三十三重天麵見太上老君受阻,回十六重天之後,他糾集了所有巫族的戰士以及那些歸順的仙人,殺入三十三重天,並且連續頒布法旨,令凡間大肆滅道,從那之後,每天都有數萬人死於非命。

    巫族的強大令天地震動,好比夏劼敢於去單挑東嶽大帝一樣,可作為超然存在的三清祖師正忙著抵禦天衰。因此,給了禹王可乘之機,西方教從一旁趁勢驅虎吞狼,派人利用李遠山與夏玲瓏的關係,指使李遠山刺殺禹王救萬民與水火。

    自禹王身死,華夏真龍到了李遠山的身體,為巫族漸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埋下了伏筆。

    天衰之時,三清祖師祖師不出。也不知道誰將關禁閉的通天教主給放了出來了,大師兄說,此人性如烈火,嫉惡如仇,一生行事,僅能欺負別人,絕不允許自己被欺負。四把寶劍隨身而走,誅仙劍陣下所向無敵。

    他在一人硬抗九鼎,因為九鼎與九州相連,激鬥時便引起了九州震蕩,四海翻騰,在妖魔橫行之日,又令天災降臨,浩瀚九州轉眼便剩下十不足一。

    打落一鼎之後,導致通天路大開,被困在凡間仙佛糾集起來了大軍打上了南天門,雖然沒有了禹王,可巫族的大巫卻非泛泛之輩,從第一重天開始,一路打到了十六重天。

    就連眾仙佛也以為勝券在握之際,一場大難憑空而將,三清處在太微天抵禦天衰即將成功了,可卻因為十六重天的動蕩,沒有壓製住天地大劫,導致大日天火災自凡間而起,一直燒到了十六重天。

    四災交替演化,最終令三十三重天化為鴻蒙太初,巫族即將滅族時,伏羲關鍵時刻出現,以通天之能保住了巫族一脈。

    大師兄說伏羲出手有兩個原因:

    第一、巫族會吞納天地吸取精氣為己身,如若十六重天毀滅,巫族不滅,還是有希望恢複的。

    第二、伏羲認為禹王瘋了的事情很奇怪,按照大禹心智,區區天魔怎能迷亂心智,包括天衰之年也太過奇怪了,天庭剛剛創立,仙凡兩界蒸蒸日上,怎麽好端端的就天衰了?

    然而,巫族傳承不滅,佛教難以獲得真正的融入華夏的機會,導致了千年來,佛道兩家一直處在勢均力敵。

    大師兄告訴我,道教對巫族的態度是度化,等到讓他們學會天人合一,那被吞入自身的精氣將會重歸於天地之間,到那時,凡間會迎來新的盛世。

    而佛教想要以寫經度化,將那被巫族吞入體內的精氣再拿出來。

    阿彌陀佛想借助被通天打落的禹王鼎躲入凡間,卻不成想,通天教主守在天門,擺下誅仙劍陣,一個都有沒讓進來。大劫徹底開始之後,仙人回歸於凡間,轉世的轉世,歸隱的歸隱,佛教同樣回到須彌山淨土,等待第二次鴻蒙太初結束,也就是後來的商朝末年封神之戰。

    九鼎作為天地之門,這把鑰匙歸誰很重要,按照時間來算,第三次天衰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開始,那也是所有化生道的劫數,一旦鴻蒙太初,凡間將會最後的淨土,而掌握九鼎鑰匙的人,就能獲得華夏最終的傳承。

    所以,當前天庭神仙投胎,更多是因為天地靈氣不足以支撐化生道的存活,此種說法也是老百姓也常會提起末法時代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