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支社會主義經濟管理幹部的宏大隊伍,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中就明確提出。經濟管理是一門交叉學科,它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第一生產力。當代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經濟和科技的競爭。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經濟管理隊伍的支撐,經濟必然落後,社會必然停滯。現代社會進入了以企業經濟為主體的時代。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雖然是經濟與科技的較量,但表現形式則是以管理為龍頭的企業實力之間的競爭,競爭的載體就是經濟管理人才。因此,誰擁有素質高、規模大、行為規範的職業經濟師、會計師、審計師隊伍,誰就能在國際經濟競爭的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大批經濟師已脫穎而出。據資料表明,1988年已獲得職稱證書的中級、高級經濟師達400萬人,到1994年達到600萬人左右。這僅僅是數量的概念,而就其質量來說,離造就一支宏大的經濟師隊伍的目標還相差很遠。綜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與我國的現實狀況,可以肯定,沒有經濟師階層的產生和發展壯大,就不能實現企業的現代化,更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為此當今各國都十分重視經濟管理這種特殊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目前,我國會計師隊伍(包括會計員)已發展到1200萬人,比1988年統計的數字增長33%,在國有和縣以上集體單位,會計人員中高級會計師占0.26%,會計師占6.68%,助理會計師占20.98%,會計員占21.88%。會計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曆結構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與我國飛速發展的經濟形勢還很不相適應。目前我國的會計師中大專以上學曆的不足10%,並且普遍在人員老化,素質低,接受新鮮事物慢的現象。會計人員的現狀不能滿足現代企業製度的需要,迫切需要培養一批複合型會計人才,改善會計組織結構,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不斷加強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使之掌握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術,把會計人員特別是會計師的知識和觀念提高到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水準上。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專職的審計師隊伍。就學曆而言審計隊伍還比較合理。以上海為例,審計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曆占71.1%,中專學曆占23.4%,畢業於會計、審計經濟管理專業的占80.6%。但是審計隊伍也存在不少問題。審計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1)思想觀念不適應。由於我國的審計製度是在過去的計劃綠濟體製下建立起來的,思想觀念上受舊體製的影響較多。如注重查違紀,忽視服務;注重微觀審計,忽視宏觀調控等。這些觀念在現代企業製度的新形勢下已不適應了。(2)知識結構不合理。現在審計隊伍單一財務型人員較多,綜合經濟知識型人員較少,因此應盡快更新知識結構。

(3)審計內容、方法不適應。隨著企業自主權的加大,審計內容、方法也必須增加新的內容。(4)法製建設不配套。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審計工作,需采取以下措施:(1)使審計人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更新知識;(2)改革審計內容和方法,使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慣例接軌,為宏觀經濟管理服務;(3)加強法製建設,實現審計工作的製度化、法製化、規範化,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目前,從實際情況看,我國“三師”(即經濟師、會計師、審計師)隊伍的規模正不斷擴大,但是我們應該繼續努力,常抓不懈,既保證數量,也要注重質量,這樣才能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趙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