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喜清歡和江洛兩人跟著楊從金一起進鎮,喜延年雖然羨慕,不過還是乖乖的回屋陪著他爹。

    楊從金背著竹簍,竹簍裏放著野兔肉,兔皮串成一串蓋在上麵,那些山雞則被江洛搶著背在了肩上,喜清歡也沒閑著,姐姐們和奶奶攢的小玩意兒包了個小包裹,另外還有水囊,去鎮上雖然隻有兩個時辰多的路程,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水還是必須的,至於她原想帶到鎮上的彈塗魚卻是來不及了,隻有這次踩好了點兒,下次再帶過去了。

    尹氏知道他們要去鎮上,趕著做了幾張蔥花餅給他們當午飯。

    一番忙碌,此時已是辰時末,要是一切順利的話,申時應該就能回來了。

    在上次去王村的那個三岔口往右,翻過了一個山頭,小路便漸漸的寬闊了起來,順著路彎彎轉轉的過了五六個彎,有一條頗寬的河,河上搭著一座簡易的兩邊沒有護杆的木橋,過了橋便是一片長長的林間小道,走了近半個時辰,又出現一個岔路,岔路口有個竹子搭的茶寮,此時,有不少路人坐在茶寮裏小歇。

    “小四,洛哥兒,累不?要不要進去喝碗茶?”楊從金笑著回頭問道,這一路幾乎沒怎麽休息,就連他身上也頗粘乎,沒想到兩個小家夥倒是沒吭過一聲。

    “不累。”喜清歡瞟了一眼茶寮門口掛著的一文一碗的牌子搖了搖頭,能省一文是一文,渴了喝點兒水就是了,餓了還有蔥花餅。

    江洛沒說話,卻也搖頭表示了一下。

    “那好,過了那道山坎就到鎮上了。”楊從金嗬嗬一笑,繼續趕路。

    這道山坎並不高,幾十個台階也不是很陡,幾人很輕鬆的便過了,又花了小半個時辰,刻著青石鎮幾個字的青石碑便出現在眼前,鎮口沒有那種高高的圍牆,隻有一塊石碑標明了地界,往前幾步,一條延伸的青石路代替了腳下的泥土路變成了。

    楊從金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來過鎮上,便邊走邊介紹了起來。

    這兒是青石鎮的北門,鎮上的房子大多數都是青石壘成,靠近北門的大多是尋常百姓人家,房子比較破舊,大多數的屋頂都是茅草鋪就,而東門那邊大多是商戶,那兒有個東集市,鄉下來趕集的人都會去那兒,沿著主街兩邊都是商鋪,出了東門便有一條官道直通縣城,南門住的大多是青石鎮有些臉麵的富商鄉紳,而西門,則是小衙門和學堂那樣權威的所在。

    小衙門其實並不是什麽正規衙門,隻不過是為了維護一方安寧才設的這麽一個地方,平日也就亭長在這兒坐鎮,處理青石鎮轄下一切需要與官府交流的事務,除了亭長之外,還有一個捕頭,兩個小捕快跟班。

    比起小衙門,鎮學堂顯然要威儀許多,方圓百裏隻要家裏有點兒錢的,都以家中孩子考上鎮學堂為榮。

    喜翎歡的夫婿陳良實就在鎮學堂教學,而楊從金的兒子也在這學堂裏進學,為了供這個兒子進學,楊從金費盡了心思,也受盡了家中弟媳們的眼色。

    “我們先去東集賣了這些再去西門,好不?”楊從金也有段日子沒見著兒子了,一進鎮便想著去瞅一眼,不過,他還是先征求喜清歡的意思,畢竟這次進鎮也是為了喜家的事來的。

    “楊大哥,我們都不懂,你看著辦就好。”喜清歡從一進鎮就一直在打量,青石鎮不愧名為青石鎮,大部分房子都是青石壘製,就像楊從金剛剛介紹的北門看著略差些,這一路大多是瓦片的屋頂,尤其是他們這一路走過來的這一條路,越往前走,商鋪越多,顯然已成了一條熱鬧的主街道,當然了,隻是熱鬧,離大城市的繁華還差得遠了,喜清歡前世學的導遊專業,假期時也是去過不少地方的,見識過那樣的繁華,眼前這點兒熱鬧便不夠看了,不過呢,比小柳村還是好了百倍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