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世界大戰持續了很多年,而當最終戰火熄滅,和平到來,S先生的祖國也獲得了解放,但是這個原本富庶的國家,已經化作一片廢墟。”

    “戰爭結束後,相比物資短缺,人們還麵臨著更嚴重的精神危機。”

    “沒有什麽比戰爭更摧殘人性,數千萬人喪生於戰火之中,經曆過集中營毒氣室的大屠殺,人類何以為詩?”

    “整整一代人親眼見證了這場全人類的悲劇,戰後有很多人受到精神創傷,消沉迷茫,懷疑人生沒有意義。”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裏,S先生提出了他的哲學觀點,影響了那個時代的很多年輕人。”

    “為了闡述自己的學說,S先生在一場演講當中,描述了自己在戰爭時期親身經曆的一段往事。”

    “那是首都淪陷的第二年春天,一天傍晚,S先生的一個學生突然來到他的公寓拜訪,顯得憂心忡忡。”

    “S先生問這個年輕人,有什麽心事?”

    “對方回答說,正在為一個艱難的選擇而猶豫不決,所以特地來請教老師,希望老師幫他拿個主意。”

    “這個年輕人很想加入遊擊隊,拿起武器參加鬥爭,問題在於他家裏還有一位年邁多病的母親需要照顧,如果自己這個家裏的獨生子參加了遊擊隊,免不了經常外出戰鬥,指不定哪天就會被凶殘的侵略者抓住槍斃。”

    “為了把祖國從侵略者的鐵蹄下拯救出來,哪怕付出自己年輕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可是家裏的母親怎麽辦?”

    “如果自己出門在外,甚至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還有誰能照顧母親呢?”

    “反之留在家裏,自身安全倒是更有保障,母親也能得到周到的照料,可是他將錯失為國效忠的機會,實在心有不甘。”

    喬安聽到此處,不由微微動容。

    羅蘭陛下講述的故事裏,那個年輕學生所處的兩難困境,與自己此刻所處的困境,本質上其實是一回事。

    “陛下,那位哲學家最終幫他的學生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喬安忍不住追問。

    羅蘭笑著搖了搖頭。

    “S先生聽學生傾訴心事過後,並沒有幫對方拿主意,隻是讓他閉上眼睛,拋開一切道德與輿論牽絆,直麵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渴望,在不考慮他人評價的前提下,自己心中的那杆天平,究竟會偏向何方?”

    “隻要他認定自己當前更想做的事,就別多想了,不顧一切的去做就是了。”

    “S先生認為‘存在先於本質’,生命就是一係列的偶然,你是什麽樣的人,不取決於種族、膚色、學曆、財產、家世背景之類外在因素,也不取決於他人對你的評價,是由你自己在一生中的每一個當下所做出的每一個基於自由意誌的決定共同模鑄而成,‘除了自己所造成的自己以外,人什麽也不是’。”

    “沒有人能確定當下做出的決定會在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隻能把握當下,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約束、完全聽從內心指引做出自由的選擇,並且敢於承擔後果,這就算問心無愧了,正如S先生所說——‘你就是你的生活;而你的生活無非就是你的生活中一切行動的總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