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拉瓦爾男爵對麋鹿鎮的阿薩族人沒有絲毫好感,但是他的介入客觀上拯救了這群難民,使得他們逃脫冬堡追殺,最終抵達石柱鎮。

    兩天後,7月17日,喬安結束在臨淵堡的實習任務,返回大學校園。

    回到學校的當天下午,喬安收到兩份最新出版的樣刊。

    第一份期刊是《奧法評論》,他和安格爾、萊恩合作完成的那篇關於“水晶鋼”的論文就發表在這份期刊上,獲得30個學術積分。

    喬安雖然隻是論文的第二作者,但是安格爾和萊恩還是很大方的表示均分成果,三人各自獲得10個學術積分。

    除此之外,喬安還從導師那裏拿到《奧法學報》寄來的樣刊。

    就在兩天前,喬安獨立完成的那篇論文——《黑暗中的孢子》,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奧法學報》上,獲得了編輯與審稿人的一致好評,為他贏得45個學術積分,同時也為競爭“年度學術新星獎”增添了一塊頗有分量的籌碼。

    短短一個月內,喬安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再加上之前發表的兩篇論文,現在他手裏握有4篇核心期刊論文。

    隻是那兩篇發在《奧法評論》上的文章,就已經令那些正在為畢業論文犯愁的高年級學長學姐豔羨不已,至於另外兩篇含金量更高的《奧法學報》論文,更是為他贏得了“奧法神童”與“論文機器”的名聲,成為米德嘉德大學盡人皆知的天才人物。

    喬安不大喜歡“神童”這個稱號,畢竟他虛歲已經15了,這把年紀還被人叫做“神童”,未免顯得太幼稚。

    對於“論文機器”這個稱號,他倒是沒什麽意見,事實就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寫論文對他而言是一種樂趣。

    不過老實說,喬安覺得自己並不像人們說的那麽清高,寫論文也不單純是為了滿足個人興趣或者為科研事業添磚加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學術積分。

    學術積分,在大學校園裏可以當錢用,這可是真金白銀的物質獎勵。

    就拿這個月發表的兩篇論文來說,總共為喬安帶來55個學術積分,購買力相當於5500金杜加!

    一個年輕人,憑自己的本事賺得偌大一筆獎金,無論在哪個行業都稱得上年輕有為了,而在科研領域,或許是因為這個圈子的書生氣太重,普遍自命清高,人們往往隻強調學術成就,卻羞於談及金錢收益。

    喬安也不好意思公開炫耀自己靠寫論文掙得了多少獎金,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私下裏數錢偷樂。

    他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就是能夠用自己發表論文賺得的獎金,足以覆蓋學費、生活費再加上科研成本的支出,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必再為生計犯愁。

    喬安這一學期總共發表了四篇論文,再加上榮獲“富蘭克林獎”賺取的3000金杜加獎金,總收入15500金杜加。

    這些錢如果隻是用於交學費和日常消費,綽綽有餘,但是與高昂的科研成本相比,還是顯得捉襟見肘。

    很多喬安感興趣的課題,苦於經費投入太大,隻能暫時擱置,先搞一些不那麽花錢的小創意,慢慢積累資本和經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