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的老少爺們全都雙肩挑著棉花擔子,趕七八裏路到北塘集,到集上的百裏渡坐船,百裏渡臨著九曲江,來往貨輪、商船頗多,周邊的十裏八鄉,所有進出貨物都得靠這百裏渡,因此渡頭上魚龍混雜,格外地喧嘩嘈鬧。

    周來水、周家兄弟們在渡頭將擔子擱下,在等船的當口,遇到不少隨後而來的同村鄉親,一個個全都挑著棉花擔子,同樣是去昌元鎮的,鄉親們這會見到周家人,都是份外親切,談笑間有船撐過來,大夥就互相幫襯著搬抬擔子,一道登了船。

    船隻順江而下,一路上鄉親們說笑不斷,章雲靠在周來水身邊,隨意聽著大夥熱絡的話語,眺望欣賞著江岸的自然風光,徐徐江風拂過,到是頗為輕鬆愜意。

    等船靠上昌元鎮的岸堤,鄉親們又同來時一樣,幫襯著一道上了岸,周來水前幾日已經來過一趟,因此他最為熟路,一上岸就招呼鄉親們跟著他走,大夥挑著被棉花壓彎的擔子,吱呀吱呀地一路跟隨過去。

    周來水吩咐章雲緊跟著他,帶頭走了大約半盞茶的時間,其實也就在臨近岸邊處,老遠就能瞧見前方人來人往的長棚,大家加緊腳步趕了過去,在大排長龍的隊伍後,歇下擔子來。

    章雲跟著周來水身後歇停下來,瞧著身前長長的隊伍,隻見一個個身邊全都歇著棉花擔子,裝著棉花的籮筐擠滿了整片空地,再往前眺去,就能見到長棚下,吊著一杆杆兒臂似的粗長秤杆,足有七八杆,每杆秤旁都有粗衣草鞋的雇工來往,幫著搬抬籮筐上秤,由監秤人報數,而秤旁擺放著一張張長案,伏案之人將數目登記在冊,長案的外側,就是結算銀錢之處,等棉農們過秤登記之後,就到那邊去領取銀錢,當然也少不了官差打扮的衙役把守,還有部分衙役四處遊走,在內外監察巡視,長棚最裏側,則擺放著雕花長桌,桌邊坐著身著錦袍、頭戴烏紗的官員,正閑適地喝茶聊天。

    章雲隨意看了看,正收回好奇目光時,卻撇見了長棚外樹立的木牌,上書“織造局收棉處”,章雲心裏頓時明了,原來棉花都是朝廷收購的,這官官勾結之下,難怪棉價每況愈下。

    政局黑暗之事,章雲這種平頭小百姓,心裏咒罵幾句便罷,至於扭轉局勢什麽的,真心不是她能做到的。

    章雲心裏嘀咕了一會,隊伍很快挪動到了前方,眼見著就快輪到周家了,這時長棚裏發生了突變,她抬頭望去,隻見不知何時,長棚外走來一隊官差,領頭的是一名五旬上下的官員,瞧著身形精瘦、腰背挺直,沉著一張冷臉走進長棚,到是頗有幾分官威。

    冷臉官員進來之後,原先喝茶聊天的幾名官員全起身相迎,卻見他目光梭巡,將長棚裏的情形打量了一遍,就走到長案邊,拿起冊子翻看,不一會放下冊子走到隊伍裏來,相詢了幾名隊伍前頭的棉農,之後擰緊眉頭返回長棚去。

    周家人和章雲隔著人群好奇觀望,那位官員向棉農詢問了什麽,也聽不清楚,隻能心裏腹誹猜測了,後邊的隊伍裏,也響起窸窸窣窣的輕微議論聲。

    官員進去長棚後,就下令暫停稱棉,之後領著先前幾名官員,出棚商議,等到官員們再回長棚時,已經過去了大約兩刻鍾,排隊的人群早已經騷動不已,棉農們個個心裏七上八下,不知道眼下是個什麽狀況,是否會影響棉價和收棉的數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