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中尉最終完成任務,憑借的不僅僅是他的軍事才能,還有他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定要將問題解決”的敬業精神。

    主動執行的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不會像機器一樣,別人吩咐做什麽才跟著做什麽,他們往往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意,在領導還沒有交代的時候就著手準備。想要提升執行力的組織與個人,就要像戴約瑟一樣積極主動地麵對工作。隻有這樣,執行力才能夠得到鍛煉和提升。

    【勞動者語錄】

    我有兩個家,一個在井上,和老婆孩子組成的家;一個在井下,和工友一起戰鬥的采煤一線。——吳如

    邱光華:折翅雄鷹的使命

    【事跡回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震後不久,成都軍區某陸航團的直升機奉命緊急飛往災區。已經51歲、還有幾個月就停飛的邱光華,沒有被列入飛行的名單。

    倔強的邱光華拉住時任團長餘誌榮的手不放:“老餘,你家也在災區,你最理解我的感受,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家鄉人民遭罪啊!”團裏最終同意讓邱光華投入救災戰鬥。

    幾天後,邱光華駕機飛赴青川空運救災物資。到達目標空域才發現,震後亂石叢生的地麵上幾乎找不到一塊合適的降落場。

    有人建議空投,邱光華堅決反對:“這可是鄉親們的救命糧、救命水,摔壞了怎麽辦?”在空中盤旋了幾次,邱光華成功將直升機降落在一個麵積不足200平方米、震後幾塊石頭形成的平地上。

    飛往災區的航線,山高穀深,一些飛行員戲稱之為“死亡航線”。就在這生死一線間,邱光華和他的戰友們,用鋼鐵的旋翼架起了災區通向外界的“空中生命通道”。

    5月26日,邱光華駕機進汶川接運傷員。直升機將要降落的峽穀僅百餘米寬,5道高壓電線依次攔在下降的航線上。而地麵由於山體滑坡導致河水上漲,原本的河灘變成了一片沼澤,找不到一處可供降落的地方。

    盤旋在空中,看到人們跟著直升機來回跑動,焦急地揮舞著各種顏色的衣服,邱光華一次又一次試圖降落,又一次次被迫把直升機拉起……在空中盤旋30多分鍾、懸停下降11次後,直升機終於穿過電線網強行降了下去。

    事後,邱光華說:“傷員在下麵,我們冒死也得下去。”

    地震發生後,邱光華多次飛過家鄉上空。一次空投帳篷,投送點剛好在老家附近。直升機懸停時,他第一次清晰地看到家裏倒塌的房屋,但他仍然沒有落地回家。

    返回成都後,弟弟打來電話,說拾到了一頂他投送的帳篷,已經給年過80歲的父母搭好了。沒想到,邱光華卻嚴厲地批評了弟弟,讓弟弟立即把帳篷交到當地賑災點,讓給受災更嚴重的鄉親。

    抗震救災期間,邱光華累計飛行50小時31分,63架次,運送救災物資25.8噸,運送救援人員87人,後運傷員44人,轉移受災群眾180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