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讚美的智慧

    (1)給人以恰到好處的附和

    重複對方的談話,可使場麵活躍,聽對方講話時偶爾插言,更能顯示你在傾聽。交談時,對方如果是個比較木訥的人,你就得多費一點心機了。尤其當你擔任會議主持人或訪問人時,更不能出現冷場。

    準備紙和筆,隨時記下一些要點。這些要點是對方說出的比較特別的話,有時是提到他自己的專長,有時是特殊的見解,大部分都與主題無關。這一類特殊話題,如果當時就打岔發問,不但與原來的話題不連貫,也會使得對方莫名其妙。所以先用筆記下來,待對方沒有話要說,有點冷場時候再提出來。否則你要臨時編出一些話來,有時候根本想不出來,有時候好不容易想出來,卻又可能太唐突。若能適時地提出對方剛才講過而又未加討論的話,就兩全其美了。

    有人在對方或上司講話時,總是頻頻點頭,隨聲附和。其實這並非聰明之舉。附和是表示傾聽對方說話的最容易的訊號,用起來當然極為方便。但是,附和次數卻不可過多。否則,將破壞講話者的講話步調和情緒,必然令其十分厭煩。附和次數過多的另一個副作用,是使講話者感到你不誠實,甚至會使他完全失去講話的興趣。當然,一聲不吭,形同木偶,也非良策,那會使講話者覺得像對牛彈琴,尤其掃興。那麽什麽樣子的附和才稱得上恰倒好處呢?記得有人曾經說過,與名人。學者談話,不可不懂,也不可全懂;不懂便會被看輕,全懂則會討嫌。所以如你能將不懂之處發問,佩服之處讚同,不敢苟同之處小議一番……這才是聰明的附和。

    因為雙方交談時,發言者不僅要讓對方了解談話的內容,而且在無意識中對聽者的感情表現會有強烈的印象。這時如果對方完全無動於忠,那麽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話應該有什麽樣的反應。但如果對方不時說聲:“哇,這真令人驚訝。”或是“太好了。”甚至說“這裏我還不太清楚”等,這麽一來,發言者即可知道對方對他所談內容的關心程度,同時也知道對方的確在專心聽自己的談話。因此,下意識中發言者會因滿意於對方的態度,進而對對方引起好感。

    要表示你在仔細傾聽對方的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停地點頭,發出“嗯、嗯”的聲音。可是要注意,這種方式用多了,也會產生不好的效果。

    第一,點頭次數太多,會破壞發言者的情緒,令人覺得厭煩。尤其是廣播電台的節目主持人,最忌諱這一點。當你在訪問特別來賓時,因為麵對著客人,也許還不覺得。可是在收音機旁的聽眾,看不到現場的情況,隻是不斷地聽到主持人的插話聲,會覺得非常討厭。

    第二,不斷地點頭,會讓對方看成是一種機械性的反映,認為你並沒有專心在聽,而隻是敷衍性的偽裝做作。因為無論他說的對與錯,你都一味地點頭如也。不要多久,對方就會失去說話的欲望,讓你自己唱獨角戲。

    事實上隻要你認真地聽對方的話,一定會發現不太了解的地方,有令人感動的地方,也有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為了表示你受感應的程度,你應積極地有所反應。不過要注意的是,你的反應要適可而止,不要太多的話,話太多了等於是“搶風頭”,一樣也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2)菜的味道在於放鹽

    人的情感是人對現實環境是否適應自己需要的一種心理反應,情感時常引導人們接受理智尚屬模糊的事物,成為理智的先導。在理智與情感一致起來時,就更成為理智行為的推動力。情感不隻調節人的認知方向,調節人的行為,而且當人的情感有了更多的一致時,即人們有了共同的心理體驗和表達方式時,人們的感情追求便成為共同的需要,人際間的依戀性就會越來越強,集體的理解力、凝聚力、向心力即成為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維護集體的責任感、甚至是使命感也就也就成了每個成員的自在立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