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構建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實施教學質量分級分類管理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因此教學質量的監控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從教的一方來說,教師處於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對教學及教學管理中出現的矛盾及問題,教師體會最深,得到的教學信息也最多,應該說是教學質量監控隊伍中的一個主要部分,但目前的情況是:由於指標體係的單一,造成教師認為自己是被監控的對象,處於被動地位,不能積極參與教學質量的監控,甚至對教學質量的監控產生抵觸情緒。教研室是最基層的教學組織單位,承擔著組織教學、進行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培養年輕教師的任務,應該是教學質量監控運行的一級重要組織。可目前教研室活動卻流於形式,不能很好地起到自檢自控、糾偏的作用。再從學的一方說,學生既是教學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教師教學水平高低、教學成果的體現者。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對教學安排、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能力以及教師的人品都有一個較全麵的了解,對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是教學質量監控體係中的另一個主要運行主體。但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學生對教學質量監控實際上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而具體組織和負責教學質量監控的二級學院,由於體製上缺乏自主性和激勵、競爭機製,二級學院教學管理部門實際上僅僅是一個上級的辦事部門,由於上級部門統得過死、任務壓得過重,在被“管住”的情況下,都在消極謹慎地應付教學質量監控工作。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立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實行教學質量分級分類管理,是解決傳統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具體包括:1.理順學校與各二級學院的職責。學校負責教學質量監控體係的組織架構建設和指標體係的設置,二級學院應具體負責教學質量監控體係的運行。2.建立二級教學單位教學工作評估(比)、課程評估、專業評估製度。每學年對全校各個二級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工作、課程、專業進行評估,評估的內容應包括教學地位、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風、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教學工作創新等方麵,每條內容都製定評估等級標準和相應的分值。通過對各二級學院主要教學工作的量化評價,采取激勵和獎懲措施。3.發揮教師、學生、教研室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學生參與教學質量監控工作。通過學生評價、係(教研室)及同行評價、教師自評、二級教學單位領導評價等多種形式,將各種評價方式得到的信息進行數據處理,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結果,以此作為對教師考評、聘用的依據。4.學校對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擁有指導、督察及仲裁職能,二級學院則具有對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按律獎勵和處罰權力。

    四、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內容和模式

    (一)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內容

    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對構成教學質量的(輸入、過程、輸出)三個基本要素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的監控與評估,其基本內容主要體現在:教學條件的監控與評估、教學管理水平的監控與評估、教師教學水平的監控與評估、學生學習質量的監控與評估等。

    全過程是指高校教育質量貫穿於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即從市場調研、專業設置開始,直到畢業教育、就業指導全過程。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每個環節都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形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