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試政策觀念層麵上的問題

    1.考試功能異化。考試具有評定、診斷和反饋、預測、激勵、選拔等功能。考試本身功能多樣,但現在的考試功能卻嚴重異化。在宏觀層麵,其選拔功能過分凸顯,掩遮了人們對其他功能的注重。教育在人們未來工作優劣、社會地位高低等方麵具有很強的功利價值。微觀層麵上突出表現在對分數的價值判斷上,過分誇大分數的價值功能,強調分數的能級表現,甚至將學業分數同獎學金、評優評先緊密結合。考試功能的片麵化必然導致教學的異化――教學僅為考試服務,考試就意味著課程的終結。這種考試隻能反映學生的應試能力,並使學生的這一能力片麵膨脹,其他素質缺失。

    2.學生考試的主體地位異化。考試應該是受教育者自覺自願接受的教育檢驗形式。現有考試的弊端之一就是對學生獨立人格缺乏真正的尊重和信任,甚至學生與考試、監考老師處於一種對立狀態;同時,考試重書本知識的考查,內容相對封閉,與實際脫離,導致學生主動參與考試的積極性不高,主體性、創造性無從發揮。

    3.考試時間的集中性與數量安排的不合理性。大學階段考試大多集中在期末以及學業階段性的終結時間,成績的優劣主要取決於期末考試成績,而所考內容記憶成分居多,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上的鬆→緊→鬆→緊的節奏變換,平時懶散考前振作。這不僅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容易使學生養成投機心理,不利於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4.考試重成績不重分析。隻重視分數的多少,忽略了考試結果的信息反饋,不去深究分數體現的價值。重視考試,而不注重對考試結果的分析,這樣隻能使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並在考試中作弊以求較高分數。

    5.考試形式和方法過於單一。存在四多四少的現象: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方式多,口試、答辯考試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察少;統一考試多,因材施考少。這種單一、缺乏彈性的考試方式使得學生學習單調、懼考,不利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二、完善考試製度應該采取的對策

    (一)考試內容方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