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實踐硬件設施是《大學攝影基礎》課教學的重要的教學設施,是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並加深理解的重要設備。目前,很多學校的攝影實踐硬件設備建設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設備投入不夠,無法滿足攝影實踐教學的需要;另一種是設備資源充足,但利用率不高。我院屬第一種情況。就此建議我院應針對教學的實際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攝影實踐硬件設備不足的現狀,如有條件,則應建立攝影實驗室。在教學探索中,我們利用數碼相機拍攝不需膠卷和衝洗,即拍即顯、可反複使用、成本低廉的特點,在本課程教學中加以應用,使攝影實踐硬件設備不足的情況得到較大改善。

    二、應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內容豐富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能充分發揮現代媒體的優勢,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學攝影基礎》課時量少,內容多,而且很多內容需要大量的圖像資料加以輔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恰恰可以滿足這種教學需求。例如在介紹照相機的發展和結構與使用時,相機各種型號的展示、成像原理及各部分構造,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其全麵地展示出來;而講解構圖用光等內容時,結合大量的圖片,使學生更易於理解和接受。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直觀,教學信息量大,教學內容表現力強,應為攝影教師教學的首選。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多媒體畢竟隻是一個工具,而且講課速度明顯較快,要想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必須對教學中的相關因素加以分析,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避免填鴨式教學。

    三、教學前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大學攝影基礎》課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教學設計。教學前,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特點等因素加以分析,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優化設計,然後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合理選擇恰當的媒體,設定媒體使用的最佳時機,從而提高多種媒體應用的科學性和有序性。在使用媒體之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現代教學媒體,具有熟練的應用和操作的技能,以保障教學媒體在教學中優勢的發揮。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根據學生專業多而雜,不可能兼顧各專業特點這一情況,在教學內容上要弱化專業區別,內容盡量多而全,且通俗易懂。主要以講授最基本的知識點為主,同時充實大量風光、人像以及生活照片,使其感覺到與自己的學習很貼近,感覺到自己通過努力有能力完成,激發起對攝影的興趣。

    四、在教學中積極利用數碼相機,使學生理解更直觀更深刻

    傳統的攝影教學中,許多內容、定義、現象、效果隻是用圖片或示意圖簡單表示,或靠教師用語言描述。由於學生對許多內容陌生並無親身的體驗,理解起來很困難,其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如果在攝影教學中應用數碼相機,利用它的即拍即顯功能,再用數據線連接到多媒體教室教師機通過大屏幕把它實時放映出來,就很容易把抽象的、很難表達的攝影語言,如“光圈”、“快門”、“焦距”、“取景”、“正確曝光”、“色溫”等轉化成活生生的具體的形象和真實結果。通過現拍展示,將本來抽象的知識“物化”成感性的材料、感性的技術,可使學生理解更容易、更直觀、更深透,掌握更牢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