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成都有先主廟,夔州亦有之。先主伐吳,步歸魚複,崩於永安宮,所以有廟。永安宮在豐溪之側,即詩中青溪也。搖落乃秋候,當是大曆元年秋作。《方輿勝覽》:廟在奉節縣東六裏。

    慘澹風雲會①,乘時各有人②。力侔分社稷③,誌屈偃經綸④。複漢留長策⑤,中原仗老臣⑥。雜耕心未已⑦,歐血事酸辛⑧。霸氣西南歇⑨,雄圖曆數屯⑩。錦江元過楚,劍閣複通秦。(首敘先主始末,當時創業未半,委之武侯。及武侯既歿,而漢祚遂亡矣。各有人,孫曹角立也。力侔,謂三國鼎峙。

    誌屈,謂征吳未遂。仗老臣以複漢,即先主臨終時所謂“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大事”也。雜耕渭南,歐血軍中,此《出師表》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也。霸氣二句,言天命去而漢祚終。“舊注”錦江、劍閣,蜀地也。

    過楚、通秦,傷其不久而合於晉。《杜臆》:蜀漢不興,以霸氣歇、曆數屯,天限之也。不然,蜀都雖小,其東達楚,可以取吳,其北通秦,可以取魏,何患不能混一哉。按:此說多一轉折,不如前說為當。)

    ①《世說》:道壹道人曰:“風霜固所不論,乃先集其慘澹。”陸機詩:“靄靄風雲會。”《雲台二十八將論》:”鹹能感會風雲,奮其知勇。”

    ②《吳越春秋》:“湯武乘四時之利而製夏殷。陸抗疏:“德均則眾者勝寡,力侔則安者製危。”

    ③《左傳》:“杜稷有主。”

    ④《易》:“君子以經綸。”

    ⑤《出師表》:“北定中原,興複漢室。”晉郭欽疏:“萬世之長策也。”

    ⑥《吳越春秋》:“先王之老臣也。”

    ⑦《蜀誌》:“亮與司馬懿對於渭南,每患糧不繼,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百姓安堵,軍無私焉。”鍾會檄文:“勞役未已。”未然、已然二字拆開,與酸辛為借對。

    ⑧《魏誌》:“亮糧盡勢窮,憂恚嘔血,一夕燒營遁走,入穀道,發病卒。”裴鬆之曰:“亮在渭濱,魏人躡跡,勝負之形,未可測量,而雲嘔血,蓋因孔明亡而自誇大也。夫以孔明之略,豈為仲達嘔血乎?劉琨喪師,與元帝箋亦雲:亮軍敗嘔血。此則引虛記以為言也。”阮籍詩:“舉翼更酸辛。”

    ⑨《吳越春秋》:範蠡曰:“霸王之氣,見於地戶。”

    ⑩謝脁詩:“雄圖悵若茲。”《書》:“天之曆數在爾躬。”

    舊俗存祠廟①,空山立鬼神②。虛簷交③,鳥道枯木半龍鱗④。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⑤。閭閻兒女換⑥,歌舞歲時新⑦。(此寫廟中景事。交鳥道,廟之高。半龍鱗,木之古。竹送二句,見歲時屢度。閭閻二句,見廟祀常存。

    盧世曰:此見人心思漢,曆數百年如一日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