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絕交論》:“莫不望影星奔。”

    ②《詩》:“招招舟子。”《易》:“利涉大川。”

    我在路中央①,生理不得論。臥愁病腳廢②,徐步視小園。短畦帶碧草,悵望思王孫③。鳳隨其凰去,籬雀暮喧繁。覽物想故國,十年別荒村。日暮歸幾翼,北林空自昏。(此感客居而思故鄉。雲安在荊蜀之間,故曰路中央。

    趙曰:見碧草則思王孫,見雀喧則思鳳舉,皆因小園感興。短畦四句,從小園追想故國也。祿山陷京,屠戮宗室,故曰“悵望思王孫。”楊妃歿後,上皇亦亡。故曰“鳳隨其凰去。”下雲“覽物想故國”,傷亂後不能北歸也。

    又按《楚詞注》:屈原,楚同姓,故稱王孫。司馬相如有歸風求凰之詠。此詩悵望王孫,應指屈原。鳳隨凰去,應指相如。此說不如前。舊注則雲:王孫指嚴武。鳳去雀喧,比君子亡而小人競。此說大泛。)

    ①《詩》:“宛在水中央。”

    ②《世說》:陶淵明有腳疾。

    ③劉安《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別賦》:“春草碧色。”

    安得覆八溟,為君洗乾坤。稷契易為力,犬戎何足吞。儒生老無成①,臣子憂四藩②。篋中有舊筆,情至時複援③。(末歎時事而傷身老。言安得覆八溟之水,一洗乾坤汙雜乎。朝廷苟用稷契,外寇何難掃除。今年老無成,而猶憂及邊境,唯有賦詩寄慨而已。《杜臆》:公嚐自比稷契,此亦自負語。

    此章,八句兩段,十二句兩段。)

    ①趙歧《孟子注》:“秦滅經籍,坑戮儒生。”

    ②宋樂歌:“訐謨定命,辰告四藩。”

    ③曹植詩:“援筆從此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