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此當是廣德二年,初回草堂時作。

蒼江多風飄,雲雨晝夜飛,茅軒駕巨浪,焉得不低垂①。遊子久在外,門戶無人持②。高岸尚為穀③,何傷浮柱欹④。(此言草堂既壞,水檻亦欹。

駕浪,軒臨江上也。低垂,風雨飄零也。浮柱,即指水檻。)

①庾信《枯樹賦》:“或低垂於霜露。”

②古樂府:“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③《詩》:“高岸為穀,深穀為陵。”

④何傷,何妨也。《西京賦》:“跨遊極於浮柱。”注:“三輔名梁為極,作遊梁置浮柱上。”

扶顛有勸誡①,恐貽識者嗤。既殊大廈傾,可以一木支②。臨川視萬裏,何必欄檻為。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餘悲③。(此言欲修此檻,不忘舊物也。

視修檻若扶顛,人或笑以為迂,但一木可支,此事亦易為力耳。臨川得以遠眺,則此檻亦可不修,然故物堪憐,何忍坐視其剝落乎。此章,上下各八句。)

①扶顛,見《論語》。《抱樸子》:“時遊觀於勸戒。”

②《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木所支。

③《韓詩外傳》:孔子出遊少原之野,有婦人哭甚哀,問之,婦人曰:“向刈薪,亡吾蓍簪,是以哀。非傷亡簪,不忘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