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注”此詩。舊譜及諸家注並雲廣德二年作。據《通鑒》,是年正月嚴武得劍南之命也。黃鶴編在寶應元年,蓋疑廣德二年武已封鄭國公,不得但稱大夫,且遷黃門侍郎時,已罷兼禦史大夫矣。按寶應元年春,公未嚐去草堂,何以有“欲辭巴徼”、“遠下荊門”之語,仍從舊編為是。唐人凡稱節度使皆曰大夫,正不必以封鄭公為疑。“錢箋”廣德二年正月,武以黃門侍郎拜成都尹充劍南節度使,此雲大夫,蓋再鎮時兼官也,以後稱鄭公。《杜詩博議》:《舊書·地誌》合劍南東西川為一道,在廣德元年,《唐會要》雲二年正月八日。此武受命在元年冬之一證也。《杜臆》:公本欲辭巴下荊,聞嚴公將至,故留以待之。

殊方又喜故人來①,重鎮還須濟世才。常怪偏裨終日待②,不知旌節隔年回③。欲辭巴徼啼鶯合④,遠下荊門去鷁催⑤。身老時危思會麵⑥,一生襟抱向誰開。(上四喜嚴公再鎮,下述奉待之意。故人來,喜在一己。濟世才,喜在全蜀。偏裨待而旌節回,喜在三軍。數語重疊敘出。啼鶯合,仲春時也。

去鷁催,停舟久也。身老則思敵人,時危則望濟世,仍與首聯相應。)

①《列子》:“殊方偏國。”

②《漢書·馮奉世傳》:韓昌為偏裨,到隴西。《後漢·袁紹傳》:“偏裨列校,勤不見紀。”

③《唐·職官誌》:天寶中,緣邊禦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受命之日,賜之旌節。時武為劍南節度使也。《周禮》:“道路用旌節。”注:“析羽為旌,以彰其節。”終日待而隔年方回,怪其回之遲也。武入朝在寶應元年秋,其回成都在廣德二年春,除前後相見時,中間止隔一年耳。唐淩敬詩:“已複長望隔年人。”

④巴徼,巴在邊徼也。

⑤《子虛賦》:“浮文鷁。”趙曰:船首畫鷁,以驚水怪。《淮南子》:“龍舟首。”《方言注》:“鷁,鳥名。今江東貴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

⑥古詩:“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