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編在寶應元年成都詩內。

當時浣花橋①,溪水才尺餘。白石明可把②,水中有行車③。(此阻於溪水,不得歸寓而作也。首敘平時溪水。)

①萬裏橋,近浣花溪。

②《豔歌行》:“水清石自見。”

③《華陽風俗錄》:浣花亭,在州之西南,江流至清,其淺可涉,故中有行車。

秋夏忽泛溢,豈惟入吾廬。蛟龍亦狼狽①,況是鱉與魚。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②。馬嘶未敢動,前有深填淤③。(此記漲後景事。“遠往”蛟龍二句,即前詩“魚鱉為人得,蛟龍不自謀”意。跬步疏,人跡稀也。深填淤,馬行滯也。)

①趙曰:狼、狽,二獸名,半其體相附,苟失其一,則無據矣。故倉皇失據者,謂之狼狽。

②《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注:“一足曰跬,兩足曰步。”

③《漢·溝洫誌》:“有填淤反壤之害。”注:“填淤,謂壅泥也。”

黃希曰:《溝洫誌》:淤,音於庶反,此作平聲用。

青青屋東麻,散亂床上書。不知遠山雨,夜來複何如。我遊都市間,晚憩必村墟①。乃知久行客,終日思其居②。(此遙望村居而有感也。若山雨夜至,則更阻歸途矣。因思向者朝遊夕返,行客思居,不能自己,今如咫尺睽隔何。《杜臆》雲:末四隻說平日歸家,而沮雨恩家,自見於言外,更有蘊藉。一說:久客思家,概言旅人之情,意卻稍寬。此章四句起,下二段俱八句。)

①村墟,即指草堂。庾信詩:“搖落小村墟。”

②《詩》:“職思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