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此當是上元二年在成都作,時史朝義未平,故雲“何日通燕塞。”東川,屬蜀潼川。

故人亦流落①,高義動乾坤。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門②。東行應暫別,北望苦銷魂③。凜凜悲秋意④,非君誰與論。(從在蜀說向東川,四句分截。“顧注”裴必負匡時之誌者,故以“高義動乾坤”稱之。何日得通燕塞乎,無使同老蜀門也。東行承蜀,北望承燕。“張遠注”悲秋之意,非君莫可與論,今複從此而去,蓋重傷之也。)。

①宋孔欣詩:“流落尚風波。”

②《孔叢子》:“羇旅之臣,慕君之高義。”

③張衡詩:“側身北望淚沾巾。”《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

④《楚辭》:“竊獨悲此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