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分析和歸納的維和,又把他感性的認識,提到理性的高度:

    “愛,也需要講究技巧。學會讓步,就是一種技巧。要愛—個人,就必須學會接受,學會認錯、道歉和改錯;還要學會細致人微地關愛、體貼;學會爭理、講理,更要學會讓步、包容——隻有這樣,和諧溫馨的家,夫妻的恩愛和福祉才會天長地久!”

    我們的先賢盂夫子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維和以實際行動做出了好榜樣。如前文所說.他對青少年的關懷和愛護,是村人皆知的;對老人的敬愛和關心,也在村上傳為佳話。為使平時在家的老人們能看到更多的電視節目,企業為全村430戶都免費安裝了圖像清晰的有線電視;逢年過節,還為他們請來劇團演出。

    平時在街上碰到老人,維和總要親熱地同他們聊聊;要是哪個老人病了,他多忙也要抽空登門看望,並盡力幫其解決困難。

    兢兢業業地在廠下作20多年的嫻雅、溫婉的會計馬寶茹說:

    “我們王總在群眾中威望很高,誰家有事都願找他,他是有求必應,應了就能辦好!有的家庭不和睦,他一去,就化幹戈為布帛了。準家要有個紅、白事兒,他都派車幫助,不收費用。十多年前我父有病,王總多次派車,從天津一巾心接醫生來我家診治——我們全家人,一輩子都忘不了王總的恩情!”

    從2002年開始,在每年的春節、中秋、端陽三大傳統農節時,還都由企業出資,對全村80多位70歲以上的老人,每節每人給400元、全年1200元生活補助費。當那些在家坐享清福的老人們,接過送上門來的一遝子鈔票時,直感動得噙著喜淚連聲說道:

    “好哇.好哇!這是托黨的好政策的福,也是托維和的福啊!”

    第二十七節 快馬加鞭未下鞍

    在搜集本書素材中,當我最後一次坐在王維和辦公桌的對麵時,恰值2船4年最後一天。他注視著桌上僅剩一頁 的台曆,若有所思地對我說:

    “唉,緊緊張張的一年又過去了!”

    他顯露出無限流戀之情地接著講:

    “對個人來說.歲末大盤點,其實是在時間支出和 :廠作收獲之間衡量損益。支出都一樣,收獲大不同。撕去 這最後一頁日曆,往日已不可再迫,我更感到時間是最稀 缺的資源,最昂貴的消費,甚至不能以年度為單位‘批 發’,而要以每一天來精算。想想來日.我深深感到:自 己一定要隻爭朝夕、快馬加鞭地為群眾多做些好事、實 事!”

    人的年齡,是無可厚非的客觀事實。而對年齡的看 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心態,卻與一個人思想覺悟、事業 追求密切相關。20世紀的偉人毛澤東說: ‘‘人是要有一點 精神的。”這精神.就是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而勤懇工 作、奮力拚搏、創新爭優的責任心、事業心和進取心!隻 要有這種與時俱進的可貴時代精神,就會如唐代才華橫溢 的青年待人王勃寫的那樣: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從而壯心不已、雄姿英發地 戰勝任何艱難險阻,進而創小一個又一個新的成果一一 “快馬加鞭未下鞍”的王維和就正是這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