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把“益豐”比作一支登山隊,王維和是隊長, 那麽我們就可以這樣說:他躬身俯首、櫛風沐雨地領頭登 上一個高峰後,直腰回眸鳥瞰一下,帶著成功的欣慰,轉 身又向更高峰拚力登攀……

    二十一年來。王維和以重人才、靠科技、巧營銷的治廠韜略,使村辦益豐公司,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地年年向上攀升。概括起來, “益豐”主要是跨越了三大步:第一步,是從他上任到1989年,把一個隻從事餐具手下磨光一道工序的小廠,改造、發展成有剪板、衝壓、選型、拋光、衝洗、組裝等十幾道丁序的專業廠;第二步,是自1990年到1995年,他“借水行舟”、 “借船出海”,與天津外貿輕工聯手,把產品打到國際市場,年創匯百萬美元;第三步,是他“借梯上樓”、 “借機高飛”,在1995年底,同美國德維爾國際投資公司合資,擴大了生產規模,將原來的津南餐具廠,改為今天的天津益豐餐具有限公司.產品有了直接出口權,第二年,創匯即達300多萬元美元。此後,月月邁大步,一年一重天!

    在2001年4月,以王維和為主任的村委會又籌建三個新廠:投資500多萬元,建了個有4000多平米的出口餐具廠;還有兩個各投資百餘萬元的民營企業。這就更加壯大了全村的經濟實力,富裕了全村村民。

    現在,每當談起“益豐”和石閘的發展前景時,頗有大將風度的王維和,總是喜形於色地慷慨陳詞:

    “咱們趕上了好時候,天時、地利、人和都給占上啦,可以這樣說:我們是風正帆揚好行船!單說交通吧,已經通車的丹(丹東)拉(拉薩)和津晉兩條高速公路,在村北畔形成交叉而過的立交橋——這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為我們:依靠科技再登攀’,創造了夢寐以求的良好條件和得天獨厚的難逢機遇。這不就是大喜從天而降嘛!”

    第十二節 流光溢彩受青睞

    作為出口創匯企業領班人的王維和,多年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告訴他:外靚內堅的優質餐具,是打開並占領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為獲取並牢牢掌握這個“通行證”,王維和持之以恒地采取內部嚴把質量關,外出參觀取經,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經驗等多種辦法,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是質量檢驗員,要出100%合格品!”

    這個響亮的口號,已成為“益豐”每個幹部、職工時時遵循的信條。不僅在班組、車間、企業設有“三級質檢隊伍”,而且在車間之間、班組之間和流水作業的個人之間,都是一環套一環地後道丁序監督前道工序,齊力做到“優化”整個生產過程,確保實現“精彩”最後結果——將外靚內堅的優質產品,再交代表外商的質檢員驗貨,而每次都是經得起挑剔地100%的綠燈通行,暢行無阻地銷往多國市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