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張衡。

    聚沙成塔:

    我國東漢時,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觀察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從此,人類開始了使用儀器觀察地震的曆史。

    張衡的地動儀是用純銅製成的,直徑8尺,蓋子中間隆起,看起來很像酒樽,外麵用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儀器裏麵有精巧的結構,中間有一根上粗下細的銅柱——這是地動儀的中樞機械。儀器外麵對準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8個方向鑄有8條龍,每條龍嘴裏銜著一隻銅球,龍嘴下麵又各有一隻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在銅柱和8條龍嘴之間各有機械連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由於地震縱波的先行到達,銅柱就倒向哪一方,機械使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張開,龍嘴裏的銅球就落到蛤蟆的嘴裏。銅球跌落發出聲響,管理人員憑聽到的清脆聲響,就會知道發生地震的準確方位。

    世界上最早製出古代機器人的是哪國人?

    A.日本 B.美國 C.中國

    答案:

    C。

    聚沙成塔:

    提起“機器人”,人們往往以為這是當代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產物。殊不知,世界上最早製出古代機器人的是中國人。

    最早的機器人曾出現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列子·湯問》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西周時,周穆王到西邊諸侯的封地視察。一次在回中原的路上,有人引薦了一位巧匠給穆王,此人名叫偃師。偃師曾將一個自造的能歌善舞的假人獻給周穆王。中國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有“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腎主骨”的論述。偃師所造之人,五髒六腑於四肢五官內外相應,頗有科學道理。周穆王將此人帶回國都,舉國轟動,偃師造人聞名遐邇。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北宋慶曆年間,有一姓李的術士,曾用木頭刻製了一個鍾馗。木鍾馗高三尺,右手持鐵筒,左手放有香餌。

    老鼠嗅之,必到左手取食。此時鍾馗左手扼鼠,右手運筒將鼠擊斃以獻給主人。我國古人製作的機器人手藝之精巧、用途之廣泛,令人讚歎不止。

    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是誰?

    答案:

    裴秀。

    聚沙成塔:

    中國古代的製圖技術非常發達。有一個叫做裴秀的人,是西晉著名的地理學家、製圖理論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製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製圖理論——“製圖六體”。

    所謂“製圖六體”就是繪製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裏(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需考慮的問題。這六條原則的綜合運用正確地解決了地圖比例尺、方位、距離及其改化問題。所以製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製圖學理論的基礎,在我國和世界地圖製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