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獻記載可知,孔子的列祖列宗中,沒有以孔為姓的,孔姓是從孔子開始的。孔子的祖先不姓孔,姓什麽?姓子。孔子自稱是殷人,其祖先屬於殷遺民。在先秦,商、周兩代,商是子姓,周是姬姓。但在當時,女子稱姓,男子不稱姓。所以,孔子的祖先姓子,但他們的名號中都不冠以子姓。

    五千年以前,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民族和部落。其中最興旺強盛的部落有兩個,他們的首領分別是?

    答案: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

    聚沙成塔:

    據考古學家判斷,炎帝出生在新石器末期的仰韶文化時代。據《尚書》、《禮記》等古籍記載:炎帝潛心研究,創造了一種簡單的耕作工具——耒耜,用來翻土種莊稼。這樣,使我國遠古的人們從消極采集和獵狩生活時期,過渡到了原始的農業時期。為了感謝炎帝“教民稼穡”的功德,人們稱他是太陽神炎帝,為南方大帝,尊稱他為“神農”。

    ■

    炎帝另一個偉大的曆史功績,就是發明了醫藥,“神農嚐百草”的傳說已經家喻戶曉,《神農本草》這部造福萬代的醫藥古籍流傳至今。

    黃帝軒轅氏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所領屬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國西北部姬水附近。後來,黃帝率領人們搬到涿鹿(今河北西北部)定居,開始種莊稼發展畜牧。傳說中他有許多發明創造。他們把穀煮成飯,建房子避寒暑,造舟造車解決交通困難,學會煉鋼鑄兵器,並學會製作五色衣裳。

    中華民族的族徽是?

    答案:

    龍。

    聚沙成塔:

    在中國有一種“動物”,誰也沒見過它的真麵目,但是誰都對它很熟悉,都能叫出它的名字來,那就是龍。

    龍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蛇身、牛嘴、羊須、鹿角、馬鬃、魚鱗、鳥爪、獅尾,還有獸類共有的四足,樣子很怪,而且很凶。可是中國人都喜歡它,崇拜它。

    中國的老百姓也喜歡龍。每到春節鄉下人會舞龍燈,鄉下死人擇墓地時會請風水先生采龍脈,每逢龍年小孩出生率就偏高,每逢龍年民間謠言就奇多。這些事實都表明中華民族是崇拜龍的民族,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的族徽。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答案:

    赤縣、神州、華、中華、九州。

    聚沙成塔:

    1)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古同“花”,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為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稱作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由我國古稱華夏省簡化而來。

    3)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渥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