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祭祀的時候會大批殺死奴隸,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商大批屠殺奴隸用以祭祀,盛行人牲。推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商的奴隸來源充足。商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它擁有眾多的奴隸,這些奴隸大多是來自戰爭中的俘虜。商帝國經常不斷地向四鄰方國和部落發動戰爭,其主要目的就是掠奪奴隸。二是商迷信神鬼,認為活人死後轉化為鬼,鬼神比活人更有威力。活人解決不了的疑難和禍福,諸如人的生死病疾、天的陰晴冷暖、戰爭的勝敗、田獵的吉凶,等等,通過占卜請示祖先,祈求祖先,就能得到一定的啟示和保佑。所以,商朝統治者要大批屠殺奴隸用來祭祀。

    中國曆史上哪位皇帝為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

    答案:

    武則天。

    聚沙成塔:

    晚年的武則天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為自己歌功頌德,而是立了一塊“無字碑”。

    武則天精心設計並樹立的無字碑,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不僅因所處顯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獨特的風姿韻味,以及種種富於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而倍受青睞,名播八方。

    關於武則天立“無字碑”的原因,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為了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深重,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其用意就在於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究竟哪一種說法正確,目前尚無定論。

    “土司”是一種製度還是一種官職?

    答案:

    官職。

    聚沙成塔:

    “土司”原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數民族地區授予少數民族地區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該族人民的製度。後來則偏重於指被授予這種官職的人。

    元朝開始設立土司。用於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首領,土司的職位可以世襲,但是襲官需要獲得朝廷的批準。清朝雍正年間,將世襲的土司改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土司製度直到清朝結束也沒有完全消失。

    中華民國時期寧夏、青海一帶的馬步芳武裝接受民國政府的任命,但對於其轄地仍然自行管轄,實際上和前朝的土司製度沒有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剿匪、土地改革、民族區域自治等階段,土司製度才徹底被廢除。

    養老院是什麽時候出現的?

    答案:

    奴隸製社會。

    聚沙成塔:

    最早的養老場所的雛形出現在奴隸製社會,據《禮記·王製》記載:“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這裏提到的“序”與“學”,就是夏殷時代養老的最初機構,也兼有教育下一代的職能。時至周代,也注意到對老病殘疾鰥寡孤獨的照顧。《管子·人國篇》載的慈幼、恤孤、養老和問疾等事,顯然包括了養老保健等諸多方麵的內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