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曆史上,影響文明進程的植物比比皆是。橡膠的開發利用,極大推動了工業發展;水稻馬鈴薯,是人類主要的食物。而現在好多瀕危的植物,很可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難保若幹年後,它會被發現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一旦滅絕,就無法再造了。

    保護野生植物,就是保存它的原始基因。人工栽培的植物,往往基因都有某種缺陷,容易退化。而野生植物千百年來不斷與自然抗爭,它的基因往往具有很強的抗病抗旱抗寒性,所以它們是珍貴的育種材料。

    另外,野生植物作為以森林為主體的陸地生態係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方麵的作用非常突出。多種野生植物滅絕,會影響生態係統平衡,影響生物多樣性。

    由於人類生產活動的擴展和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伴隨森林的毀滅和生態環境的惡化,許多度過冰川期而“僥幸”活到今天的珍稀瀕危植物,在人們還未認識到其價值之前,即遭到空前的劫難。

    毀滅植物就是毀滅人類自己

    物種的消失不僅是單純的經濟損失,而且也是地球的生命支持係統的損失。西方植物學界首先意識到這種損失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各國科學家大聲疾呼:製止世界性野生植物種質流失。西方國家的植物園在搞了幾百年搜集、馴化利用和觀賞之後,把重點轉向全球性植物種質保護,特別是不發達地區,尤其是熱帶地區的稀有、瀕危植物。近年來,全球植物園以每周建成一個的速度猛增,現已超過1400個,形成二三百年來未有的建設高潮。

    我國是1993年締結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的簽字國。為拯救和繁育瀕危野生植物,我國已建立400餘處珍稀植物遷地保護繁育基地和種質資源庫、100多處植物園和樹木園,使1000多種珍稀植物得到了保護和繁殖。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家種質庫,用計算機管理和控製,可以儲存50多萬份種子。我國特有的金花茶、銀杉、水杉、珙桐、天目鐵木等珍稀植物的人工培育已獲成功。

    然而,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植物種質保護無論在規模上、技術上還是組織程度上都還處於落後狀態。我國的植物種類占全球的10%以上,現有的植物園、保護區還遠遠不夠。美國有植物園300多個,俄羅斯也有120多個,都遠遠超過我們。我國植物園一般搜集植物3000種左右,最多的華南植物園也隻有5000多種,而在發達國家一般都在萬種以上。由於經費困難和專門人才缺乏,我國植物園對稀有、瀕危植物的生物學研究還隻限於少數種類。即便這樣對這些種類的研究也不徹底,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則更加薄弱。相當多的植物園都麵臨園地被蠶食、環境被汙染、植物被破壞的問題。

    許多植物園學者都曾說過,他們的工作還遠未被社會理解。在中國不少人群中,傳統的急功近利心態始終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隻要不危及眼前利益,減少幾種植物算什麽?”這是一種不顧子孫萬代的愚昧想法。

    人類今天遇到的種種困難有許多起始於昨天的錯誤。而今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麵,已經不允許我們再有失誤。拯救綠色生命已迫在眉睫,“亡羊補牢,猶未為晚”。要使更多人覺醒:毀滅植物,等於毀滅我們自己!

    應采取的措施

    廣泛宣傳野生植物資源的基本方法

    由宣傳部門和科研部門運用各種宣傳工具和形式,把這一項工作的重要意義、方針政策和科學知識經常向群眾宣傳,把保護植物資源變為廣大幹部和群眾的自覺行動。並且從小學開始,在中小學的常識、生物、地理等教材中應有保護植物資源的內容,在農林大專院校應設置生物資源課程或專業.培養生物資源保護和利用方麵的專門人才,作為發展植物資源的基本措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